2017-01-05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走进莆田贤良港天后祖祠拜亭台阶上,抬头可见,正中门上掛着清代雍正皇帝亲笔御书“神昭海表"。中厅妈祖神龛上悬掛着一通特殊的被信众香烟熏陶成黑色的匾额,上书“翊灵绥佑”。“翊”是“辅佐”、“帮助”的意思。“灵”,即“灵验”。“绥”是安抚、保一方平安之意。“佑”,就是“保佑、庇佑”。此“翊灵绥佑”的匾额大有来历,原来一通是用三“斤”(両)黄金镶刻的“金匾额”。 现在祖祠悬掛的这通被熏黑的匾额是一九八六年天后祖祠复建时,港里林族“后厝房"林世堂、林世芳的后裔重刻的。其中还有一段港里村人代代相传的动人故事呢!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冬,台湾发生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由林爽文率领。乾隆皇帝祈望天后保佑。 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十五日(1787年11月24日),乾隆皇帝的上谕曰:“著交李侍尧即查明附近海口,向于何处建有庙宇,最称显应之处,如稍有倾圮,即另行修茸完整,以肃观瞻。并将该处应匾额,开明尺寸奏闻,候朕亲书,颁发悬挂,用昭虔敬”。(注:引自蒋维锬、杨永占编著:《清代妈祖档案史料汇编》,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96页)。 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十二日(1787年12月20日)李侍尧为天妃庙修缮及进呈匾额联对尺寸事向乾隆皇帝呈送了奏折。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788年1月2日),乾隆皇帝阅毕。军机处于第二天撰文《为发下御书天后宮匾额供器致福建官员知会》。乾隆五十三年正月初五日林爽文被俘,押往北京后凌迟处死。 据《嘉庆重修一统志.仙释》记载,此次御赐匾额的内容有二:一是“翊灵绥佑",悬于“天后本籍兴化庙内”,一是“恬澜贻贶”,悬于“厦门海口天后宮”内。匾文中,乾隆皇帝寄托了一种希望,希望妈祖显圣,辅助天子保佑一方平安。(引自莆田学院陈祖芬教授在“贤良港妈祖文化论坛”一一海峡两岸.传统视野下的妈祖信俗研讨会文集第171、172页。) 话说家住在贤良港天后祖祠前右侧的林族“后厝房”林世堂、林世芳俩兄弟(今港里村林阳春先生的先祖),一家以航海漕运为生计,故对妈祖祖姑非常虔敬。乾隆年间,兄弟俩因航运兴化特产赴海南、台湾、硫球等国贸易,数年间发了大财,至乾隆五十三年,俩兄弟共购置了1000担以上的大航船16艘,并为两家兄弟共有八个子女共打造十六戈“金马桶”,作为嫁娶留念之物,一时在贤良港传为佳话。 兄弟俩认为能有如此的辉煌成就,皆因受妈祖祖姑的庇佑,于是决定为天后祖祠捐一份酬谢礼金。其时贤良港天后祖祠重建工程感台湾安平镇官兵的捐助和闽台两岸信众共同努力巳经告竣。(见贤良港天后祖祠现存的清乾隆五十一年重建天后祠碑记)。恰好有清朝廷“军机处《为发下御书天后宫匾额供器致福建官员知会》文书下达”。 林世堂、世芳俩兄弟商议决定捐黄金打造乾隆皇帝御书“翊灵绥佑”匾额,悬掛于天后祖祠中厅的祖姑殿中。此一大善举传遍莆田各个地区,成为佳话。 据林族上辈人代代相传:港里林氏宗亲为了保护此通“御笔黄金匾额”,祖祠始从原按“房族轮流值班”的护祠制度变更为“顾用日夜专人护祠”的制度。林族宗亲还在“下南山”购置二十三亩良田,供租赁耕耘。常年收入租金为供天后祖祠“春秋二祭”和护祠值班人士补贴之用。此传承制度一直延续至1949年。1992年,港里村“港尾房”迁居于下南山的林文玉先生(时年75岁)告诉笔者:“一九五O年土改时他就任山亭村文书,还发现一张有原莆田县人民政府“原鲁山县长”盖印的《“妈祖田”地券》。山亭村顶南山曾参于1984年重建天后祖祠的林文善先生(时年69岁)也证实说:“他少时也曾随父在《妈祖田》干过农话。”……由此可见豹斑。 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运动,贤良港天后祖祠被拆,除了一尊“南宋妈祖宝像”和“清代奉旨春秋谕祭”牌被几位老太婆和村民偷藏于别处保存外,其他所有石料、木材和雕刻屏风全被移为建村部、戏台之物,这通“镶金的《翊灵绥佑》匾额”也移挂在戏台村部正中。上面用厚纸复盖后另写“大跃进万岁”和“为人民服务”字样。文革期间,悬掛在港里村部的这通具有典型历史意义的贤良港天后祖祠国级文物也被人偷盗。1974年,详载贤良港天后祖祠历史渊源的《林氏历代宗谱》被工作组勒令烧毁。 至今,乾隆年间贤良港林世堂、世芳俩兄弟捐献给妈祖的“镶有黄金”的《翊灵绥佑》匾额仍杳无综迹。实在令人扼腕痛惜! 正是: 兄弟虔情今犹在, “镶金匾额何复还?(供稿人 贤良港 林自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