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6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莆仙地区群众文化活动中最精彩、最热闹的佳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每年正月十五日晚上,莆仙地区从城区街巷到农家小院,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燃放爆竹焰火,敲锣打鼓,表演歌舞、踩高跷、游龙灯、划旱般等文艺节目,各社、坛、宫、庙都举行迎神赛会活动,出游队伍成千上万人,浩浩荡荡,人们举五色旗、装童子、跑十警、扮故事、打伡鼓、奏十音八乐,鸣炮放铳,热闹非凡。各乡镇村落都做莆仙戏“大棚”(戏班演大型连台剧)、演木偶戏、游灯、舞龙、戏狮等,几乎通宵达旦。明代户部尚书仙游人郑纪曾写诗赞道:“最爱春光浮合月,好将福夜殿元宵。”
元宵节的形成,民间游传着许多有趣的传说。其中有一种传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里,朝中因此形成了“拥刘护吕”两派,明争暗斗,闹个不休。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朝中重臣谋划要清除吕氏党羽,拥戴刘恒为帝(汉文帝)。举事那天正值五月十五日晚上。汉文帝登基后,每年到了正月十五日这一天,就成为百姓欢庆的宵节。这个传说尽管只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但至少可能说明,元宵节源于汉代。正如《渊鉴类函》所载:“汉家以望日祠太一,从昏时到明,今人正月望日游,观灯,是其遗迹。”元宵节的形成也与民间的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莆仙元宵节,与全国各地不太相同,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
大游灯。在莆仙地区,人们谈到元宵时,总离不开灯节的话题。“正月里来闹元宵,家家户户挂工灯。”每逢正月十五晚,莆仙地区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许多村镇还举行彩灯游行,俗游为“大游灯”。游灯中各类彩灯琳琅满目、争奇斗艳。有龙灯、凤灯,有荷花灯、麒麟灯、月兔灯、鳌鱼灯,还有玉珠灯、琉璃灯等,灯上绘有人物、故事、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山水楼阁等图案。仙游枫亭镇大游灯最为壮观。游灯中,有走马灯、猜谜灯、塔灯、六角灯、蜈蚣灯、彩蓝灯、菜头灯等。
民间传说,菜头灯的出现始于宋代。在北宋年间,枫亭闹游灯,名扬京城,皇帝听说后,也为之动心,要亲自前往观灯。为迎圣驾,官府传令,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盏精致的花灯,以供元宵灯会之用.然而“富家一盏灯,举家抱头哭。”当时,家居学士街的一位木雕老艺人也制灯之事发愁,他气得拿起萝萝卜往地上狠狠一摔。这时,他忽然想起,我何不用白萝卜制作一盏灯?于是他立即把白萝卜精雕细刻成一朵花,再配些树叶,点上猪油,就成一盏晶莹如玉的花灯了。从此,这种用白萝卜制成的灯,便成枫亭元宵节游灯中别具一格的花灯了,并一直流传到现在。
在莆田一带的许多乡村,除在本境内闹元宵外,还到其他村境去“参服”(即出村境外去游灯)。特别是莆田华亭霞皋村的每年元宵晚上,各家各户都要按姓氏的男丁出灯笼,把灯笼安装在长约3、宽6厘米左右的条木板上,组织一次有三四千人参加的大游灯。从霞皋村游到城里广化寺前。一串接一串的灯笼,仿佛是一条条火红的蟒蛇,在山间小道上盘旋游动,蜿蜒约一两公里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