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8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第六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采访侧记
两岸平安海峡潮平妈祖愿,三通顺畅归帆风顺女神恩。6月11日,第六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之台湾妈祖联谊会万人进香团齐聚妈祖故乡——贤良港天后祖祠谒祖进香。
上午八时整,进香团组织各隆重阵头,沿着妈祖诞生地牌坊绕境巡游布福,是迄今为止台湾各妈祖宫庙“妈祖回娘家”谒祖进香规模最大的一次团体活动。台湾妈祖联谊会会长、台中大甲镇澜宫副董事长郑铭坤表示,台湾妈祖联谊会秉持妈祖慈爱、亲和的精神,发扬妈祖信俗文化,促进两岸和谐交流,于6月10日至15日结合台湾上百间宫庙参与,组织近万信众,前往福建平潭、福清、祖祠、湄洲岛、泉州、仙游、同安等地举办”万众齐妈祖“妈祖文化节等系列绕境及祈福活动,既是信众们的殷切盼望,也是促进两岸经济文化进一步交流,两岸一家亲。
记者在现场看到,各个宫庙都有隆重的阵头仪仗队伍。每个阵头表演异彩纷呈,闪烁着传统民俗文化的光芒,在仪式队列的讲究上更加体现出信众对妈祖的敬重。以大甲镇澜宫为例,走在最前头的是“报马仔”,他诙谐有趣的装扮肩负着开路先锋的重要角色,而后才是开路鼓队、令符团、绣旗队、神偶团、哨角团、神轿班等各种巡游阵头。各个阵头统一着装,整齐划一的队伍行进中,各式各样的服装融入妈祖文化创意设计理念,印有“妈祖”、“我爱大甲妈中英文互译、“大家欢喜迎妈祖”等字样。队伍行经处无不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信众队伍更是人潮如涌、浩浩荡荡,不啻为一场流动的“嘉年华”。
形象鲜明、人气旺盛的“报马仔”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头。据介绍,设置这一形象的原意是在进香途中一路敲锣,以通知大家妈祖銮轿就要来了。报马仔的造型十分引人注目,身着黑衫代表着德高望重;单片眼镜意味着看破红尘;八字燕尾须是不打诳语、诚实向善的意思;手持铜锣则是警醒世人、劝人行善;肩荷纸伞是要坚持不断地向善积德;抽旱斗烟指感恩报恩;反穿羊皮袄指知人情冷暖;裤腿卷起一高一低是不说人长短;纸伞上挂着“三宝”——寿酒、猪脚、韭菜,寓意寿久、知足长乐、天长地久。路途之中,人人争着向报马仔要纸伞绑灵物的红丝线,信众们把它当做是妈祖保平安送祝福的“平安线”。
今年大甲镇澜宫的“报马仔”仍由台湾大安乡的易其山先生扮任,他从2002年开始担任此职,至今已有十三年头了。一只草鞋、一只赤足,一步一步的走来,这个汗水涔涔的伯伯脸上总是挂着平和亲近的笑容,不知道疲为妈祖及信众服务……而西螺福兴宫的“报马仔”却是个九岁孩童,稚嫩的脸蛋、小小的身躯丝毫不影响他担任这一角色,敲起锣鼓像模像样万分可爱。“一点都不累,有妈祖奶奶指引着我前进呢!”小育贤仰起满是汗水的脸,淡定地说道。
这个引得大家纷纷注目的小“报马仔”叫李育贤,今年才九岁,却担任了七个年头的报马仔角色,这是他第二次来大陆参与妈祖巡游活动。因为农历生日与妈祖诞生日同一天,与妈祖的缘分比常人多了几分,小育贤三岁开始学习担任“报马仔”角色,小小年纪不喊苦,每一场巡游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完,虔诚地为妈祖做好开路先锋。
队伍中另外一个走在前列的角色——台湾俗称“黑令”,也称“头旗”,是妈祖的令旗将军团。令旗由修长柔韧的竹竿和绣有“××宫妈祖令”字样的旗帜及妈祖平安符组成,好似古时打战的军旗,指引着全部巡游队伍的前进。撑持着令旗手必须不断地运力挥舞耍旗,保证令旗一路施展摇曳、屹立不倒,更代表着为妈祖行进队伍清扫污秽障碍,树立风正气顺朗朗乾坤。
据西螺福兴宫的令旗撑持者林子翔介绍,令旗是队伍的精神指示,意味着妈祖巡游威严,挥舞过程必须保证令旗不倒不折。担任令旗手的必须是男儿身,腰间系着七尺二的红腰带,配合着威武的耍旗姿势,更显令旗手的阳刚正气,能担任此职也是一份殊荣。林子翔是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刚服役退伍,有幸参加这次万人进香大陆巡游活动,倍感荣耀。他侃侃而谈关于令旗的种种寓意,言语间流露出第一次来大陆的兴奋与新奇;他默默地祈祷,第一次来到妈祖的故乡,希望能给自己及他的家人朋友带去一份祝福。
巡游队伍中神态各异的神偶团甚是引人注意,参与绕境全程的神偶有“福德弥勒团”“太子团”“神童团”“千里眼”“顺风耳”“济公”等等,他们一路行走一路表演,动感十足活灵活现,大部分神偶都是灿烂笑脸憨态可掬。各类神偶的造型十分讲究,威严之中透露着更多的诙谐和友善,每个神偶背后都流传有许多生动的传说和显灵的故事,他们用行动诉说,告示世人要多多行善积德,神明是会护佑的。神偶的撑持者,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能担当此任,他们及其家人都会倍感荣耀。神偶的表演都有各自的表演程式和行进步法,都要经过好几个月的不断学习操练才能运用自如。他们一边撑持着几十斤的神偶一边行走表演,个中辛苦可想而知。但更令人钦佩和感动的是,他们从不抱怨辛苦,随手抹掉汗水,露出灿烂笑容。
行进祖祠大殿广场前,高雄内门顺贤宫给妈祖献上一场精彩绝伦的宋江阵表演。高雄内门宋江阵,来源于梁山十八好汉的故事,后结合习武成为宗教活动酬神娱人的武术表演性阵头,是以农业为主的高雄县内门乡,尽管地处偏远,却以宋江阵名闻国内外,扮演传承特有地方文化及传统艺阵重镇的角色。宋江阵的英雄们运用棍棒刀枪叉等兵器,结合传统武术招式,是传统民俗艺阵的奇葩,寓意着英勇正义、大爱向善的信念,为妈祖呈上一份特殊的献礼。
宋江阵表演者年龄分布在20-30岁之间,都是高大勇猛的七尺男儿。表演者之一阿豪介绍说,他们练习宋江阵都有好几个年头了,宋江阵的练习让他们对中国武术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习武之人不是逞凶霸道,而应该是惩恶扬善、心向正义的化身,这也正是妈祖大爱精神的内涵。宋江阵精彩纷呈,有“开城门”“龙摇水”“开神斧”“杠对”“蜈蚣阵”等阵式,一百多人的表演场面蔚为壮观。高雄内门顺贤宫宋江阵总教练何国昭老先生,已是91岁高龄了,这是他连续第六年来祖祠拜妈祖了,他说宋江阵文化是一种了不起的民俗文化,它将正义与大爱的精神融入到传统的武术演习中,形成艺术的表演形式。最重要的是,宋江阵惩恶扬善的文化内涵和妈祖精神的契合,用这样的演绎形式将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是妈祖信仰很好的一种传承方式。何老无不深刻地总结着宋江阵与妈祖文化的联系,言语之间,满头的银发也掩饰不住他矍铄的精气神。
锣鼓声、鞭炮声、信众香客的欢呼声,汇聚成一片欢乐海洋。当巡游的队伍缓缓抵近天后大殿,充满神秘气息的低沉号角骤然响起,锃亮的号角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妈祖銮轿前的执事恭敬地请出妈祖神像,驻跸在祖祠大殿,信众们吉香叩拜,圆圆满满。
放眼望去:烈日下台胞不辞辛苦跨越海峡相聚在妈祖故乡,一心向着妈祖,深刻地诠释了“天下妈祖一家亲”,妈祖信仰的力量彰显海峡两岸人们血浓于水骨肉至情。
(王雪玉王秋迪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