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8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莆田贤良港妈祖“元宵巡安”和“出游”习俗 贤良港是妈祖诞生地,天后祖祠的妈祖和妈祖圣父母受历代朝廷褒封,每年“春秋谕祭”成千上万的妈祖信众和各地妈祖宫庙来“娘家”谒祖朝拜,史称“妈祖走(回)娘家”。因此,贤良港天后祖祠的妈祖神像一般不出殿,除了每年农历正月廿二日在本境的周边村庄“元宵巡安”和九月初九“海祭妈祖”活动外,按传统只是在特殊环境下(如乡里遭遇不平安情况)才出殿巡游(俗称妈祖“出游”)。 笔者访问了港里现年91岁的林田毜、田文粦、90岁的林春荣和88岁的林玉坤及86岁的林山河等老先生。据他们回忆:贤良港最后一次妈祖“出游”是1940年8月,时值日本侵略者使用细菌武器,传播瘟疫,残害我国同胞。贤良港及周边村民也深受其害,瘟疫流行,哀鸿遍野。乡民企盼妈祖神姑驱除瘟疫,消灾降福,庇佑合境平安。 一、妈祖“出游”——驱瘟巡游 据乡老介绍,当时妈祖“出游”驱瘟巡安是和贤良港五帝庙配合。贤良港后周时建有五帝庙,(今称福慧寺)五帝庙中主祀五皇大帝。五皇大帝殿前的“三大人”(亦称瘟爷),特别显赫,村民非常敬畏。其功能主要是驱除瘟疫,保民平安。贤良港每年五月初五日有传统“烧瘟船”或“送瘟船”(亦称大人船)的习俗。 “驱瘟出游”的仪式十分庄重。仪式前,贤良港姓氏中须推举本族中辈份最高且最受尊敬的人士为领事人,再从各姓领事人当中“卜杯”选择正副总领事。总领事召集本乡各宫社福首、头人,对出游的路线的各种执士及神轿、彩车、香亭等作了详细的分配和安排。出游时间根据神意“卜杯”而定。出游前三天,必须派三、四个人把出游路线的杂草或阻碍清理掉,并铺平道路,称为“刈火”。沿途还必须张贴“路符”。各住户需披红挂彩,摆设香案。出游前夜,五帝庙中厅须摆筵设醮,并请道士登坛作醮。醮坛负责人员也由领事安排,并从乡里挑选端庄貌美,眉目清秀的少年男子若干担任“门吏”,五帝庙醮坛分配四位“门吏”为其应酬服务。出巡驱瘟的“瘟爷”(三大人)手下分三个部:即“中军部、理事部、巡部”各部都有执士,并配备一至三个“门吏”。巡部中的“八班”,皂隶、粧扮者要选择身材魁梧、满面胡须、面相威严的中年人担任。他们身著皂隶服、戴上皂隶帽,手执棍棒、竹夹、锁链、铁枷,威风凛凛,还有的戴着傩面具,粧扮牛头马面,无常夜叉,凶神恶煞,令人望而生畏。 天后祖祠的妈祖出游之前也要设壇作醮,由林氏族长和各宫庙福首承办有关总领事分配和各种事宜。所有宫庙执士安排就绪,集结在五帝庙大埕前。时辰一到,总领事宣告出游开始,主事者宣读“出游文告”(或称驱瘟檄文)随后各部及宫庙头人集体跪拜五帝爷神明和妈祖。礼炮九响之后,开道大锣、报仔、“肃静”“迴避”大牌,出游文告牌,八班、皂隶、宫旗、神轿、香亭等各部人员倾巢而出,成千人的巡游队伍整齐有序,十分壮观。 妈祖的神轿凉伞排在“三大人”瘟爷部之前,瘟爷神轿还铺着一块特殊的“虎皮绿”,据说是“五帝庙”风水的象征(五帝庙风水为卧虎穴)。继开道锣鼓,宫牌、宫旗、八班、皂隶之后,灵慈西宫的田公元帅的执士神轿,“童子身”刀轿作头阵,因灵慈西宫后殿主祀妈祖,前殿主祀田公元帅。(田公元帅也是镇瘟驱疫之神)该“童子身”赤身,著红肚兜、短裤、扎腿、赤脚。坐在装有极其锋利的刀轿上,他脚踏利刃,腮穿粗大银针,或摔打剌球,或口吞焰火,混身伤痕累累,鲜血淋淋,让人不寒而悚。紧接着是灵慈东宫的天妃妈祖凉伞、香亭、白马相公神轿,依次是上港开山宫杨公太师神轿、凉伞、宫旗,吴祖宫的都天元帅、凉伞大旗,新兴宫和钱楼宫的司马圣王宫旗、神轿、凉伞,开元宫和接水亭的刘将军、邱将军神轿。上百匹骏马,背驼着信众祈福的贡银、香火和“许愿神符”,身穿盔甲手执器械的骑马武士,排成长龙,一路上浩浩荡荡,震耳欲聋的礼炮声、锣鼓声、奏乐声和八班、皂隶、傩面舞的吆喝声汇成一片。所到之处,焰火冲天、鞭炮齐鸣,善男信女在自家香案前举香作揖,口中念念有词,祈求神明庇佑合境平安,有些老妪还把事先用红线捆好的钱币挂在路过的神明脖子上,俗称“挂脰”以求菩萨保佑。 驱瘟巡游队伍从五帝庙往东出发,经过贤良港的“旧山塘”“三个墓前”绕道西沙前的“田头境”返回“芦竹坟”经过“顶宫兜”、“开元”、途经“下南山”“五里亭”到“后山”“后坵”才返回“周厝”“林兜”到前头(钱楼宫)上港(开山宫)翻过前面山(象山)后爬上“铺路顶”经过沙田、港尾灵慈西宫,经古码头再到下宫兜灵慈东宫,过宫边八卦井,踏上廿三级台阶再到上后厝(吴祖宫和新兴宫、天后祖祠)返回五帝庙大埕,各部负责人待神明归位,参拜后方把自己宫庙的执士、凉伞、神轿、香亭等抬回本这宫安座。“驱瘟出游的仪式宣布结束。 注:贤良港明代称贤良铺,意指一铺(10里)方圆之内均为贤良境。 二:妈祖元宵——“廿二拖” 童谣:阿“巫”(妈妈的昵称)嗷嗷嗷(小孩子的哭声) 我“齐”莆禧看十九; 十九“郑”,廿二拖; 看了看西沙,西沙大月半; 看了看后蔡,后蔡“叮咚圈”; 锣打破,鼓“凹窗”; 牛相角,马“斯钟”(相撞) 这是一首流传在贤良港一带几百年的童谣。从这首童谣中不难看出,旧时贤良港的妈祖元宵和附近的莆禧城、西沙村(现名西前村)及周边村庄的春节元宵民俗活动是关联有序的,也是非常热闹和协调的。 贤良港的妈祖元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九至十五日为贤良港内各宫庙自行闹元宵。第二部分是贤良港全境闹元宵,因时间定在农历正月廿二,故称“廿二拖”。 (一)港内宫庙自行闹元宵 贤良港宫庙颇多。有著名的接水亭(主祀观音大士)(传为妈祖父母祈佛赐子之所在)。有福慧寺(主祀佛祖)、五帝庙(主祀五皇大帝),天后祖祠(主祀妈祖和圣父母及历代神主)、有古码头旁的灵慈东宫(主祀妈祖和白马相公)、灵慈西宫(主祀妈祖和田公元帅)、还有上港开山宫(主祀杨公太师)、前头钱楼宫(主祀司马圣王)、开元宫(主祀妈祖和刘、邱将军)、新兴宫(主祀妈祖和司马圣王)、吴祖宫(今称昊曦宫)(主祀妈祖和都天元帅)、白云洞姨妈府,甶子庙等。这些宫庙村民各祀有主,宫庙主祀神明都是有悠久历史的。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日元宵开始,初九称“起马日”,各宫庙把往年宫庙的主祀神“求炉”,(古称主命辰君社炉)驻驾在当值福首家中用彩旗、凉伞、锣鼓、执事迎回本宫归位。受信众新年祭拜。值年福首负责布置庆元宵事宜,设新年元宵祈福壇,制作“火门灯”“元宵灯”“花灯”更新宫灯。正月初九俗称“天地生”,民间传是“玉皇大帝”诞辰日,家家户户必须更换过年时摆在厅堂上的祭品牲礼,重新设筵,备办各种敬神祭品,五牲祭礼、果品、斋菜、既为玉皇上帝庆诞、也为迎接元宵期间神明巡游参拜之用(俗称月半)。十三日,各宫庙聚集新一届头人(每年按港道、房族户数轮流每户每年任一届头人),在该宫庙神前“卜杯”选定下一届福首,协助欢庆元宵事宜。十五日。各宫庙在本宫境内闹元宵、游灯。福首手捧“求炉”随着凉伞、宫旗、香亭、执士的拥簇下、鼓乐、鞭炮,信众举着元宵灯跟随一路上吹吹打打,绕道各家各户巡游驻驾,受村民顶礼膜拜,号曰“神光普照”庇佑四季平安。元宵游灯回宫后,即进行“上灯”仪式,以祈添丁发财。此时往年新添男丁的户主按户分“灯饼”以示庆祝。灵慈西宫除了十五夜上灯分“灯饼”外,于十六夜晚,上届即时离任的福首、头人及当年添“男丁”户还要备办酒席,在西宫埕,邀请族人亲朋赴宴,号称“西宫吃喜酒”。十六送“求炉”,各宫把“求炉”用彩旗、凉伞、锣鼓、执事恭送到新任福首家中奉祀。亲戚朋友须赠送贺礼予以祝贺,新任福首也应备办宴席招待。元宵庆典后,即筹备一年一度的“廿二拖”事宜。 (二)妈祖元宵——“廿二拖” “廿二拖”的妈祖元宵仪式与“驱瘟出游”模式不尽相同。增添了许多喜庆气氛。妈祖元宵时五帝庙参加“廿二拖”的菩萨改为“刘爷”,“刘爷”称刘猛将军,出自何朝何处不详,港人代代相传刘爷是个保境安民的忠义将军,贤良港人非常崇拜他。“刘爷”庙位于五帝庙左偏殿,后殿还配祀“刘爷”的父母殿,匾额上书“中流砥砫”与右厢关帝爷的“忠义流芳”匾额正好相对称,推测其来历也应非常不简单。每年元宵初九日“起马”,林姓房族奉祀的灵慈西宫,吴祖宫和新兴宫的“求炉”、执事,元宵巡游队伍都必须先到五帝庙“刘爷”参拜后,再到天后祖祠拜谒妈祖和圣父母及列代神主,最后到妈祖故居拜谒“大总管第”后才各自绕境回宫,由此可见一斑。 “廿二拖”的春游仪式,仍是全贤良港人的头等大事,总领事仍由信众尊敬的老前辈担任主持元宵巡安队伍,全贤良港各宫庙共同参于,除“妈祖”“刘爷”神轿排在最后,各宫庙神明排列前后均有“卜杯”而定。求炉、凉伞、香亭、执事、宫灯、宫旗跟随于本宫神轿前后,开道锣、清道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大旗、文武执事、大吹喇叭、皂隶队、警、跸、仪仗队、妈祖封号旗、元宵灯、花灯、装有各种故事的彩车、十音八乐(旧称八闽十番)、木跷队、棕轿队、马队等游行队伍达数千人众。灵慈西宫“田公元帅”的“童子”刀轿和灵慈东宫白马相公的“童子”各自表演摄人心魂的惊险巫术。沿途张灯结彩,鼓乐齐鸣,家家户户燃焰火、放鞭炮,信众给“求炉”进香,为神明挂脰。组成了一道生动的民俗文化景观。 “廿二拖”妈祖元宵巡安路线延伸更长,也是由五帝庙往东方向(古人认为东方仍生气之地)经西沙、莆禧城外、后蔡,返回田头,绕道顶宫兜、开元,直至南山、五里亭、到后山、后坵、下蒋”,返回“周厝”“林兜”,再到前头(钱楼宫)上港(开山宫)因海水上潮无法经过“象山”前的“葫芦门”,故又翻过“象山”后爬上“铺路顶”,经过沙田绕道港尾灵慈西宫,再到下宫兜灵慈东宫,经过宫边八卦井,踏上廿三级台阶再到上后厝(吴祖宫和新兴宫、天后祖祠)。执事返回五帝庙大埕,至此“廿二拖”妈祖元宵巡游宣告结束。 1942年因乡里宗族纠纷发生械斗,“廿二拖”也因此停止举行。 (三)敦亲睦族的“参神盛会 贤良港妈祖元宵最有特色的是林族奉祀的“三宫”参神盛会。林族奉祀的“三宫”即新兴宫(林氏上厝房奉祀)吴祖宫现称昊曦宫(林氏后厝房奉祀)灵慈西宫(林氏港尾房和地鼎房奉祀)。正月初九日“起马”三宫依例朝拜刘爷、天后祖姑、圣父母和妈祖故居巡游回宫。十三夜,新兴宫的主祀“求炉”、福首、宫灯、彩旗、凉伞和元宵灯等游行队伍须到灵慈西宫参神,灵慈西宫则备办大筵、供桌、锣鼓、彩旗、执士迎驾。新兴宫的“求炉”安座西宫后,双方福首头人互拜神明,行三跪九叩礼。双宫在西宫埕上表演震天锣鼓技艺,进行神灵沟通,礼炮、锣鼓声惊天动地,礼花五彩缤纷,把西宫上空变成了礼花世界。参神仪式后,双方福首相互行礼作揖拜别,执事和游行队伍随之按原定巡游道路绕境回宫。 十五夜是“三宫”元宵的高潮。太阳刚下山,灵慈西宫、新兴宫、昊曦宫就灯火辉煌、礼炮鼓乐之声悦耳。“三宫”依照古例,组成各自特色的仪仗队伍,欢度元宵。横幅、宫灯、宫旗、求炉、神明、神轿、福首、乡老、鼓乐队,凉伞,彩旗、封号旗队、花灯队,各色队伍服装整齐,花枝招展。从本宫依例巡游后,聚集祖祠山“闹灯埕”进行“闹花灯”。“闹灯埕”上摆列“三宫神位”,三宫福首头人等依次相互参拜,行三跪九叩大礼,并进行震天金鼓,与神沟通。各宫三通金鼓礼毕,即把游灯队伍带到新兴宫大埕。三宫福首把“求炉”神轿、神像安座在新兴宫大厅,依次参拜,例行大礼。大埕上三宫游灯队伍排成三角,各自表演拿手好戏,或十音八乐、或弄龙舞狮、杂耍舞蹈,一边震天金鼓神灵沟通照例进行。此时“三宫”轮流燃放礼炮焰火。新兴宫与祖祠山天空上硝烟弥漫,礼花交织,把欢度元宵的热闹气氛推向高潮。 正如著名的民俗学家叶明生教授在《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中对这种现象所描述的:“参神实际上是一种通过神的交往,达到人的情感交流,从而促进宗族间的团结。这种的“参神形式”出现的妈祖元宵仪式活动是贤良港传统文化遗存下来的一种文化景观。”(见上海音乐出版社,曹本治主编,叶明生著《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下集第41页。) ——[文]林自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