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文化是古代海洋文化的旗帜

2017-01-08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伴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而发展,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留下不同历史形态的深刻痕迹。迄今为止,已经沿着狩猎文化、农耕文化、海洋文化走过了漫长的路程,其中狩猎文化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相互交织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还在继续向前发展,同时,崭新的太空文化已经叩开了人类文明的大门。无论是原始的狩猎文化,抑或后来的农耕文化、海洋文化以及将来的太空文化,各自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海洋文化,是人类在接触海洋、进入海洋、驾驭海洋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对于海洋规律性认识的文化形态,按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古代海洋文化和现代海洋文化两个阶段。从人类进入海洋开始,靠季风航行的整个木帆船时代,即以机器为动力的钢船及现代海洋通讯等现代航海技术产生运用以前,都是古代海洋文化阶段。

  妈祖文化初步形成的宋代,正好是古代海洋文化的发育期,从妈祖文化的形态、内容、要旨和影响等方面考察,可以发现,妈祖文化是古代海洋文化的旗帜。这个结论,从近代风云人物、著名历史学家梁启超称颂妈祖的对联“向四海显神通千秋不朽,历数朝受封典万古流芳”中可以得到印证。

  首先,妈祖文化帮助人们摆脱恐惧海洋的认识误区,鼓起敢于向海洋挑战的巨大勇气。

  人类从原始走向现代,经历了下山、入海、上天几个漫长的阶段,而每个阶段几乎都是从打破对自然界的无知恐惧而迈出决定性的下一步。在原始社会,人们畏惧风云雷电和狼虫虎豹。在海洋文化早期,由于海洋面积之广阔无边,海洋气象之复杂多变,海洋生物之奇形怪状,海洋面貌之神秘莫测,在海事活动中遇到风暴,倾刻间便葬身海底,人们由惊涛恶浪的联想,产生海妖水怪的恐惧感,便塑造出管理海洋的龙王和水伯天吴等司水神灵。威严狰狞的龙王,既有降雨解旱可亲的一面,又有兴风作浪可怕的一面,人们渴望有一位充满爱心又法力无边、能消灾解难保平安的海神。妈祖的出现,特别是妈祖解救海难的形象,顺应了古代海洋文化时期人们的这种心理诉求。在妈祖的文学传说中,她可以身在闺房神游海上去救人,可以身穿红衣手举红灯为海上船只引航,可以轻而易举地降伏长期作祟为祸的“高里鬼”、“晏公”、“嘉应”、“嘉佑”等诸多海上妖魔,连奉上天旨意前来惩罚一方百姓的青、黄二龙也被她锁住了,以至于她驾船出海,龙王见了也要向她朝拜作揖。在山东蓬莱阁天后宫和秦皇岛海滩的海神庙里,尊贵慈祥的妈祖高居正殿,而四海龙王只能分列两旁听从妈祖调遣,这种从自然崇拜向偶像崇拜的转变,清楚地反映了古代海洋文化中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观念产生了,这就是人定胜海,以后再也不必害怕海洋和包括海上龙王在内的什么海妖水怪了,人类才是海洋的真正主人。

  其次,妈祖文化帮助人们进入海洋的各个领域,发起全面征服海洋的伟大进军。

  树立了人定胜海的勇气,就掌握了开启海洋大门的钥匙。千百年来,人们从妈祖海上救难的感人事迹和海上献身的壮烈举动中,从海事活动屡蒙妈祖庇护的亲身经历中,树立了挑战海洋、驾驭海洋的信心。流行于明清时期的刻本《天妃显圣录》,以神话传说的形式,记载了宋以后几百年间我国人民在各个领域征服海洋的伟大实践活动。一个很简单的“菜甲天成”故事,记述了沿海群众开发岛屿的农事活动。人们耳熟能详的“挂席泛槎”、“铁马渡江”、“化草救商”、“祷神起碇”,分别描写了先人在海上捕捞、海上贸易、海上交通活动中与海洋灾害作斗争的情景。“灯光引护舟人”,很可能就是海上航标灯为过往船只引航。从“钱塘助堤”中可以看出,早在宋代人们已经非常重视修筑包括钱塘江大堤在内的沿海堤坝了。“神助漕运”、“怒涛济溺”两则传说表明,元朝时期我国南粮北运的海上通道已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除了这些通常的海事活动外,显圣录突出记载了我国海洋军事、海防建设、海上外交等海洋安全方面的宝贵资料,如剿灭陈长五、周六四、大奚寇等海匪海盗,保护渔船和商船正常的海上活动;抵御日本倭寇侵犯我东南沿海、抗击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侵犯中原;特别是多次具体记录了郑和船队出使西洋的壮举,以及清代靖海侯施琅将军率军跨海征剿台湾郑氏割据政权的伟大功绩。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仅是《天妃显圣录》一书的记述,实际上还有极为丰富的庙记碑刻、民间谱牒以及官方文书等,从不同角度记载了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关系,其中历代帝王对妈祖的封号中,就有“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海锡祉”、“卫槽保泰”等与海洋有关的褒扬之辞。妈祖生前乃民间寻常女子,升天后成为海神,中国社会几千年各地敬奉的神灵多的不可胜数,而历代皇帝却为妈祖多次御赐封号,封号中又多涉海内容,举世公认为“禹之后一人,大功在水;宋以来千载,盛德配天。”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妈祖文化确确实实是我国古代海洋文化的旗帜。

  再次,妈祖文化帮助人们实现从海上走向世界的远大目标,成为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重要精神力量。

  从版图看,我国是个海洋大国,在古代海洋文化阶段的很长时期也是一个海洋强国,在二十世纪初有动力飞机问世以前,我国主要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世界各国交往,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海口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登州等港口,都是妈祖文化的最早传播地。随着瓷器、丝绸的大量出口,妈祖文化也同时传播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明代沿海省份大规模的海外移民,队伍庞大的华人华侨把妈祖文化带到东南亚、日本、澳洲和欧美各地。他们离乡背井出洋,为了祈求平安,也为了怀念故土,捧着妈祖神像上船,船头高悬妈祖旗,到达目的地便兴建妈祖宫庙,每到节庆乡亲们相聚一起,同拜妈祖、共叙乡情,举办丰富多彩的妈祖民俗文化活动。大部分妈祖庙宇兼作同乡会馆,成为联系乡谊、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成为鼓舞海外创业和激励报效祖国的精神力量。

  令人感动的是,这种凝结炎黄儿女血脉的妈祖情结,不仅在古代海洋文化时期,即使在现代海洋文化的今天,也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旗帜的强势作用。在海峡两岸和华人华侨社会,妈祖信仰已经成为信众不分政治倾向,不分族群界别,不分性别年龄的共同精神追求。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海外妈祖信众组团到莆田妈祖故乡祖庙祖祠谒祖进香、参加妈祖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的规模屡创新高,每年多达十万之众。目前全世界已有妈祖庙宇5000多座、信众2亿多人,而且仍呈现持续不断向前发展的势头。(郑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