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8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63、16则妈祖圣迹故事 妈祖诞降:妈祖父亲林惟悫(讳愿),母亲王氏,生有一男五女。于北宋建隆元年(960)三月廿三日,王氏将近分娩时,只见一红光射入室中,又有好似春雷轰响,地变紫色。妈祖于是降生了。妈祖从出生到满月,一声不哭,故取名为“默”。 窥井得符:妈祖十六岁时,与女闲游井边照妆,忽见神人捧铜符一对,拥井而上,仙班簇拥着把铜符授给她,女伴们都吓跑了,而妈祖受之不惊不疑,顷刻就能灵通变化,符咒避邪,法力日见神通。从此妈祖身在家中,神游于外,能腾云渡海,拯救海难,又能为人治病消灾,人们称她是“神姑”,“龙女”。 救父寻兄:妈祖十六岁那年秋天的一天,其父兄驾船被狂风所刮,樯倒船折,情况危急。当时妈祖在家织布,脚踏杼轴、手持梭机、状若有失,妈祖预感父兄有难,大呼救人。果然有人来报父兄凶信,妈祖脚踏的是父亲的船而生返,妈祖之梭坠地而兄船倾覆被波涛吞没。后妈祖驾船陪其母其嫂寻兄,水神护尸浮上,终将兄尸载回。 化草救商:湄洲屿西边有个出入湄洲的要冲叫门夹(就是今天的文甲),其地礁石错多。有一艘商船触礁求救,妈祖在家知晓而对村民告明,码头商船遇难,应速援救,时狂风巨浪,人畏未前。妈祖赶到随手拔下几根小草抛向大海,小草变成一排大杉木,附在即将沉没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没,一会儿风平浪静,船中商民得救靠岸,忽不见大杉木去向,后知乃妈祖神奇功力以化草成杉木附船救商民。 菜屿长青:湄洲岛旁边有一个小屿,某日,妈祖到岛上游玩,将菜子撒于地上,不久菜子奇迹般生根发芽,成长开花,漫山遍野,无需耕作,菜籽在荒野中自然生长。村民采撷之,神为仙花神卉,因此将此地称为“菜子屿”。 祷雨济民:相传妈祖二十一岁时,莆田大旱,百姓焦急,全县父老向县尹求救。县尹亲向妈祖求救,妈祖告知壬子日申刻当降大雨。但那天中午依然烈日当空,万里无云。申刻一到,突然乌云滚滚,大雨滂沱而下,平地水深三尺,民众雀跃欢呼,久旱得甘霖,丰收在望,无不称赞神姑功德无量。 降伏二神:湄洲屿西北方有二神,一是聪而善听,号顺风耳(万里耳),一是明而善视,号千里眼。二神经常出没作祟,村民甚受其害,祈求妈祖惩治。神姑乃将他们收之为二将,作为耳目,为拯救海难,驱恶扬善效力。 收伏晏公:海上有一怪物叫晏公,常在海上兴风作浪,水患生灵。妈祖说:“此妖不除,风波不息”,命抛下揽绳,晏公近前附摄,不料随摄随粘,牢固难解,飘浮于水上,终于畏惧服罪。妈祖嘱咐晏公说:东海险阻,现命你统领水阙仙班,护卫海上船民,解除民众危厄。此后晏公成为妈祖部下总管。 恳请治病: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县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县尹,湄洲海滨神姑法力无边,能起死回生,救灾恤难。县尹亲自登门请救,恳求地说:余宦官千里,全家客寓莆田,生死悬于神姑,希望能怜悯吾全家。妈祖念他平时为官清廉仁慈,告诉县尹用菖蒲九节,煎水饮服,并将她所书咒符贴在门口。县尹遵嘱施行,果真疾病痊愈。县尹感激之至,举家登门拜谢救命恩人,从此神姑声名大振。 收高里鬼:当时,高里乡突然出现一妖怪,含沙侵染百病,村人向妈祖请求惩治,众人遵妈祖指点,将符咒贴于病人床头。妖怪知符咒法力难逃,化作一鸟,从屋顶急速飞走。妈祖追出,见鸟藏在树上,鸟嘴还喷出一团黑气,妈祖口中念到:“此怪物不能留此,为患乡里”,于是追而擒之。只见一鹪鹩,唧唧鸣叫,妈祖将符水一洒,小鸟踏空附地,变成一撮枯发,妈祖用火烧之,枯发现出小鬼本相,并急忙叩拜妈祖,说愿归依膝下服役,妈祖于是将它收下。 解除水患:妈祖二十六岁时,从正月到夏季,一直雨水不断,闽浙两省倍受水灾之害。当地官员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祷止雨,结果无济于事。官员向妈祖请求解救,妈祖道:“上天降灾,都因人间积恶所致,今皇上既为民请命,我当祈求上天赦佑。”于是,烧香焚符,当空祷告。不久,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并见云端有虬龙飞逝而去,于是浓云消散,万里晴空。当年五谷丰登,官员向朝廷奏报妈祖神功,奏旨褒奖神女。 驱除怪风:湄洲对面吉了(吉蓼)城西面,有一座跨海石桥,乃当地百姓南来北往的要道。一天,忽然怪风扫地,巨响如雷,桥桩全部断了,交通断绝,大家都以为是风神为灾,乡民祈求神姑为乡里解厄造福。妈祖前往察看,远远望见一道黑气弥漫遮天,知道是有怪所为,于是施展灵术将怪驱逐远去,从此石桥通畅无害,渡人如故。 收伏二怪:当时湄洲有嘉应和嘉佑二怪,经常出没害民,或在荒丘僻野摄魄迷魂,或在狂风巨浪中沉舟破船。妈祖化作一货船,并念起神咒,将嘉佑制伏,收入水阙仙班。随后,妈祖又施计将嘉应收伏,列入水阙仙班。 挂席泛槎:有一次,妈祖要渡海,但是船上没有船篷船桨,加上风急浪大,船手不敢开船,妈祖对船手说:你只管起船,不碍事。随即叫人将草席挂于桅端,于是,船像海鸥一样乘风破浪,在大海中飞驰,令人惊叹。 铁马渡江:有一次,妈祖要渡海,可是没有船只,这时候,妈祖见旁边屋檐前悬有铁马,于是灵机一动,取之挥鞭,铁马在海面上风驰而去,恰似青骢行水,天马行空。待一靠岸,铁马忽又无影无踪,让人惊讶之至。 湄屿飞升: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妈祖时年廿八岁。在重阳节那天,妈祖焚了香,念了经,告别诸姐家人,直上湄峰最高处。这时,只见湄峰顶上浓云四合,一道白光冲上天空,仿佛有丝竹管弦奏起的仙乐声,直彻云天,彩虹辉映,妈祖乘长风驾祥云,翱翔于苍天皎日间,俯视人间,若隐若现。忽然彩云布合,不可复见。此后,妈祖经常显灵,示梦显圣,救人急难,护国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