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头”婚俗拾趣

2017-01-08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上头”,(一写作“绡头”、“象头”),是莆田民间人家结婚时的大礼之一.“上头”是指新娘把小辫子束为发髻加笄,第一次“开脸”(俗叫“剃面”,一写作“挽面”),以示及笄成人;新郎则束发、加冠,行加冠礼,挂上表德,以表成人。

  近阅一份杂志,其中有云清末光绪皇帝与叶赫那拉静芬的大婚仪礼是:新婚夫妇在大和殿行大婚礼,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慈禧,然后新婚夫妇(皇帝与皇后)对拜成礼。这时,皇帝在前殿稍为休息,皇后还要进行“上头”礼。“上头”,在满洲人中称为“开脸”,用棉纱绞去脸上的汗毛和额下的短发,然后将煮熟的鸡蛋剥了壳,从脸上滚过去,新娘就显出了容光焕发的少妇成熟之美,发肤之间黑白分明,然后重新梳头。这是少女第一次把头梳成发髻,是少妇阶段的开始。

  涵江区内的“上头”是,结婚的前一天,新郎新娘忌出门。至结婚前夕(俗叫“上头暝”),新娘要吃红枣、桂元干甜汤,沐浴更衣,刮脸(俗叫“剃面”)、梳妆、束发加笄成髻。新郎也要剪发,沐浴更衣,里面穿上白色大领衫和裤(婚后收起,到临终时再穿上。),请“福寿双全”的老长者为新郎行“上头”大礼:用木梳轻轻地梳头三下,束发、加冠(戴上礼帽),帽上插金花五蕊;厅堂壁上高挂“表德”,上面分三行直书新郎的名、字和排行序数,以示成人。

  “上头”时,“送房兄”们要喊“四句赞”语以赞。其赞语是:

  今早“上头”喜苍苍,

  东来紫气满华堂。

  二姓连姻成佳偶,

  佳儿佳妇振家风。

  “挂表德”时的“四句赞”是:

  挂起表德真及时,

  金鸡报晓会佳期。

  亲朋戚友来贺喜,

  一举成名天下知。

  在侨乡梧塘地区,新娘于结婚前夕(即“上头暝”),也要吃红枣、桂圆干煎的甜汤,之后,要沐浴更衣,请“福寿双全”的老妇人为她束发、加笄成髻,以示成人。新郎行“上头”礼之前,须用小石臼一个,小镜子一面,剪刀和尺各一把,放在“帘泊”内,新郎坐在“帘泊”内,脚踩小石臼之上,寓意“脚不落地”(谐音“考(试)不落第”),然后行“上头”礼。

  莆台同胞有血缘的关系,也体现在台胞新娘“上头”时的“挽面”上。

  台胞所谓的“挽面”,是一种用纱线来拔除新娘脸上汗毛的美容法。女性第一次“挽面”,叫做“开脸”,是在少女出嫁之前夕做的,每每邀请多子多孙的老妇人来动手。如果这位老妇人不会做,只要她做做样子,再另外请“挽面婆”来完成。(康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