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节庆风俗

2017-01-08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春节chT}.f.j

  春节,是习俗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莆仙一带把正月的初一至初五日称为“五日岁”初一早晨,开门放鞭炮,各家拜神明祖先,祀以线面、烛、炮,礼毕,全家共吃线面,每人一碗,寓祝全家长寿。初二不相往来,不相串门拜年,只有初一日来过者不忌。初三日,各户进行“迎年”,所谓“迎年”,是上年年底有“送年”之例的回应。初四日,在继续“迎年”中,沿有“为菩萨乞草”的习俗:由儿童捧神像,在车鼓队簇拥下,按户募取木柴。下午则有“娘妈请花”,希望能庇其早生贵子。黄昏垒柴木于社庙前,举火燃烧,各户进行接神祀,待柴火烧透,众用长钳争夹未烬之柴速返家中,日“夹火母”希望财如火发。

  神诞春酒

  正月初九日,相传是“玉皇至尊”神诞,各户于初八日夜半,点烛烧香,向天空顶礼,祷祝全年吉利。初九日,莆田各地信男、信女成群结队至壶公山凌云殿祀玉皇或到莆成以西的石室岩玉皇殿进香,这两处于当日都雇演莆仙戏,非常热闹。G&k$R)g.x9E

  初十日,官绅互相邀饮,号“传座酒”。这原是长安旧俗,莆俗改称“春酒”,在举行前一、二天,官绅用帖书写要请者的姓名,派人挨户签知,到时大开筵席,地位高的一天须赴多席。请“春酒”是官绅在新年中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劳动人民没有这套俗例,只在走亲戚时带着小孩,互相邀请吃些茶饼糖果或其他小点心而已。

  清明节~-Q'K^1K+Ut

  清明节大都在农历三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民间大都在这个节日里祭扫祖先及亲人的坟墓。5a'Jhq*mQ-n+d

  祭品除素荤菜、果盒、酒及点香烛烧纸钱外,家家户户都做“清明龟”,与莆仙春节做红米团的料及方法一样,但外形制成龟状,仙游“清明龟”的皮是用糯米和清明草(一种野草)磨粉拌和温水制成粿状的,是境内最具特色的节果,祭品除主墓之外,要另备两份祭祀土地神和坟墓的“左右邻”。礼毕,长辈带领家人在墓地的四周除草、添新土,并在“墓龟”顶端放一叠纸钱,掘一块带青草的土块压住。返回时,要带回一束青松绿叶,寓意子孙发达,枝荣叶茂,亦表示清凉平安之意。

  元宵B9{v5lQ4rA

  元宵旱船舞从正月初六起为“元宵”。以正月十五日这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为元宵正日,俗称“元宵心”。

  元宵节在莆仙相当热闹,虽然莆仙各地闹元宵的时间、内容、形式不完全一致,但均体现“以神为主,神民同乐”的基调,农村尤为突出。各村(过去叫“境”)各宗簇围绕各自的村社闹元宵,为期一般3天,有的还联合闹元宵。农村中庆祝元宵,普遍演戏酬神,并在“行傩”之外,穿插放焰火。R4w0Uc?

  庆祝元宵,各里社已婚男子都要按年轮流担任“福首”,负责是年向社神烧香、清扫、祭祀、收藏社神袍服、祭器等,元宵时捧社炉随神座绕境,让各户进香。(aI.va)y1w%EA`&R

  元宵彩架在庆祝元宵中,各地还流行各种习俗,各里社在前一年结婚和生育男孩的人家,每户须于元宵夜向神献礼,或燃点巨烛1对,称为“喜烛”,较特殊的习俗,前一年新婚的妇女,在元宵夜都盛装打扮,排坐在各自里社的庙前,让人们晤识新妇风姿。

  农历二月初二日是“中和节”。这一天俗称“头牙”。各户祭神祭祖先。商家备办酒席,邀店员做“头牙”。乡村里社凡在正月因大雨等原因未举行元宵活动的,多在这一天补办,俗称“二月二”。&nWJOG^D

  仙游农村把“二月二”称为“头福”。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传统的端午节,莆仙人俗称“五日节”。

  在端午节期间,有吃粽子、插艾叶等习俗和赛龙舟庆祝活动,莆仙民间的顺口溜是: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划”龙舟的莆仙方言音,下亦为方言音)一天,初六嘴企企(指端午节的东西吃完了,孩子抿着嘴巴)。.F0B6v)jas1d;X7pv~

  端午节期间,已嫁妇女要备办猪腿、线面、粽子以及扇、伞等礼品给娘家父母送礼,称为“送五日节”。

  七月半&lH}%a]!@

  七月初七日,古称“七夕”。莆仙人有用炒豆祭神祈求平安长寿的习俗,此俗源于古代的“长生节”,也成为“七月半”的前奏。

  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称“鬼节”。晚上早关门,轻易不让小孩外出,据传地狱门开放,鬼出来讨食,冲犯了会生病。初九日起,家家忙着做“薄荷糕”和“金粿”,俗语称“初九、初十,金龟(金粿浆)滴滴”。十三日祭祀祖先,俗称“接公妈”,持续至十六日始止,俗称“送公妈”。

  七月半最重要的习俗是“送纸”。凡是已嫁的女子,娘家父或母逝世的,必须备办祭品,十五日之前回娘家致祭,俗话说“十三十四,挑来挑去”。

  冬至j#a_q2D{a+j"T@

  农历十一月的冬至,也称“冬节”。妇女舂糯米为粉,于冬至前一夜(俗称“冬至暝”),糯米粉和水推压均匀,使其粘结。在祖宗神位前或灶神前,于“晾箔”(一种用竹篾编制的圆形晒具)上排红橘几粒、红筷1双、板糖和生姜一大块等,红橘上插“三春”,点红烛一对,聚集家人个个搓丸子,满堂喜气,寓庆一家团圆之意。2sD7cID"mLL

  冬至当日叫“冬至早”,煮汤丸供奉神位,“退神”后,加姜和板糖煮吃以过节,然后携老带幼登山。带祭品为祖先扫墓,甚为隆重。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菊花工”、“重九节”。

  莆仙群众有登高之俗。城厢东山、涵江青璜山、莆田县黄石青山和仙游九鲤湖,向来为登高眺览的胜地。

  重阳节,莆仙民间还有蒸“九重粿”的习俗。“九重粿”是以大米粉浆拌糖为主蒸成的。一是因为“两九”重复,二是妈祖于九月初九羽化,寓意纪念妈祖升天。这个习俗,莆仙也有许多人家在七月二十九日举行。

  过年(m*Q7g[v%^7]

  一、扫巡UG.F(Z:bM

  兴化话把大扫除叫“扫巡”。这是个良好的卫生传统。俗语说:“千补万补,洗净见先祖”、“扫巡四面光,洗净见祖公”。扫巡日一般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十日至二十日户都选个“双日”中的大晴天(“双日”是莆仙群众的吉利数码),把家里能搬动的东西,都搬到户外,先洗凈让太阳曝晒,一求干,二消毒。然后室内再“扫巡”。$L.h5fxbYi-T9r$D

  二、祭灶公.gpAN0n7Mc1O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祭灶”,就是送灶公上天。祭拜时烧一纸线,送灶公上天是祈求玉皇赐福,丰衣足食。f2N*_Jl~U

  三、二十五日头

  农历十二月廿五日,是莆仙习俗公定的大日子,俗称“二十五日头”。这一天,一般是大晴天,相传为“天官赐福”的日子。这一天,也是发善心积德的日子。凡种种原因向神许愿的金钱、谷物,都要主动送到城隍庙(或村里宫庙),由经办人化为施舍给穷人、乞丐。这一天必须做好事,如债务未清者,也不能讨债。

  四、做年糕

  十二月二十六日起,户户做豆腐,买年货,尤以做年糕最为繁忙。zT&O)C$x)Ju

  莆仙过年还准备其他年货,如做豆腐。80年代后,在小康之家,时令佳肴逐渐取代传统的年糕、食品。

  五、辞岁

  “除夕”前一天,俗称“小除”,户户放鞭炮,贴新春联。当晚,家家户户堂上点花烛,叠红橘果如塔状,上插“三春”纸花,供“隔年饭”于灶头,备办丰厚祭礼和“贡银”,祭祀天地神,名为“辞年”。t!N.qbe9]6H

  除夕俗称:“做岁”,除夕夜叫“三十暝”。逢小月叫“廿九暝”,全家同桌饮宴称为“围炉”,宴席菜一般备10碗,鱼不切尾,螃蟹要10脚全。饮宴结束,大放鞭炮,长辈要给儿童分压岁钱,一般通宵不睡,俗称“守岁”。

  8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成年的晚辈往往给年迈的长辈奉献压岁钱。以表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