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吴祖社也背靠洞山

2017-06-02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昊晞宫(原吴祖宫)
 
  紧邻天后祖祠东侧,有一座吴祖社(原名吴祖宫),近来因宫受虫蚁侵蚀再次翻建后,改名为“昊曦宫”。据省有关专家考证:吴祖宫应是元、明朝代的建筑物,宫内祀妈祖及社公和尊主明王诸神,并祀吴姓先祖“吴兴”。吴兴是唐代莆田延寿溪的斩蛟英雄。殁后里人建祠纪念。该神事迹于明人何乔远《闽书》载之甚详。据该书载:“唐时有吴兴者,以赀豪里中。谓溪出杜塘,迳流入海,不足溉田。即延寿陂后,塍海为田,筑长堤于杜塘,以遏大流……”久之,杜塘堤数溃。兴曰:“蛟孳堤乃尔”,提刀截流,穷穴索蛟斩之。语其妻曰:“鼓之,水色青者,蛟死也。水色红者,吾死也。”顷之,红青浑腾,人蛟俱毙。数日,陂东兴所持刀,人乃得之。蛟死堤完,水旱亡害,里人伤兴,立庙祀之。名所得刀处曰“吴刀”。宋累赐庙额曰“孚应”,封为勇侯。皇朝嘉靖中,名庙曰吴长官,秩祀典。”《闽书》

  有关专家认为,古代地方之社神,多非道佛二教崇信之神,而较多的是为国为民牺牲的英烈之士。如莆田地方许多社庙供奉司马圣王张巡,白马将军许远即出于此。港里“吴祖社”社神亦当奉祀此类英烈。而吴兴与港里吴姓同宗,港里吴姓亦迁自延寿溪一带,故在奉及社神的同时,并认可其为祖神。……笔者认同此论。

  元明时代,朝廷鼓励漕运,海上运输非常活跃。贤良港的宋古码头在当时已十分繁荣,而且是妈祖诞生圣地。部分船主发了大财,认定是妈祖的庇荫,故斥资建祠庙以祈保平安。现代人统计,有江湖河海处皆有妈祖庙,究其源亦为此。吴祖宫应是当时住居在贤良港的吴氏祠堂。他们既祀妈祖,又奉祀社神和自己的祖宗,况其先祖“吴兴”也是受朝廷褒封的“孚应侯”。吴姓人当然引以为荣。据老一辈人传,港里在明代时期有二十姓,五百灶,并把这些姓氏编成一首民谣:

林徐黄叶段   杨魏戴王古
陈田吴董鲍  欧谢何张彭
 
  由于时代更迭,明代倭寇之乱及清初截界,居住在港里的村民不断移徒,内迁。至清康熙复界时,返回港里的只有林、徐、黄姓的户数较多,其他姓如吴、田、董、鲍,只有几户,陈姓也只有十多户。加上地域有限,大部分晚返回的都分散在港里村的周围,如西沙、山柄、乌垞、山亭、蒋山等部分姓氏都认同原籍在贤良港。蒋山的后坵村至今还保留一座清代从贤良港石厝转迁到后坵开族的林氏古民居。传说这也正应验了明代一位不知名的堪舆先生的断言:“贤良港有二十姓,但只有‘三柱香’,港头的‘风水树’也只有三股大树杈,将来在港里居住的只有三姓”。这虽然是无稽之谈,但港里村的老一辈村民都深信不疑。吴姓于康熙复界时返回港里的户数只有数户,无力恢复整修“吴祖宫”,于是林姓的“后厝”一房乡亲就自发重修并奉祀吴祖宫,宫除了原祀妈祖,社公和尊主明王,并祀哪吒三太子,称“都天元帅”。专家认为,此乃乡人重修中忘其神名姓,以吴兴形象与哪吒相似,故取而代之。因哪吒也能下水擒蛟龙王之故。(注)
 

  吴祖宫背靠洞山凸出的一处山丘,坐北朝南,面对黄螺山的“三柱礁”。近代,吴祖社因受虫蚁侵蚀而整修多次。最近一次是2005年,由于大规模改变宫的原貌,把原宫内的元、明、清时期的石柱、石盘,柱础等一些古朴的历史文物毁坏殆尽,并把“吴祖宫” 名称改为“昊曦宫”,使这座古老而有历史文化的“吴氏祠庙”真正成了“历史”。 

作者:林自东
编辑 / 郑志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