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文章】(二)贤良港有关妈祖的文物古迹

2017-09-18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贤良港保存了很多妈祖的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妈祖文化、妈祖信仰和宋代的历史史料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文物古迹虽然不比写在书上的史料那样直观、明白,然而它们是史料的最直接来源,因此文物古迹比史料能够更也地说明一个问题。下面笔者将对贤良港保存的妈祖文物古迹作一番简单的叙述。
a) 贤良港天后祖祠
  天后祖祠座北朝南,依山面海。据记载,祖祠创建于宋代。明永乐十九年(一四二一)祖祠渐次圮坏,地方官奏闻朝廷,钦差太监整修致祭。祖祠由山门、钟鼓楼、拜亭、正殿、后殿等在大建筑组成。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正殿中供奉宋雕妈祖宝像。据《敕封天后志》记载:“世传祠内宝像,系异人妆雕,各处供奉之像,皆不能及。”后殿是林氏宗祠,奉祀妈祖父母的神像及林氏宗族列祖的神主牌。在今港里村及周围乡村中,凡是上个辈分的人都清楚,在一九五八年以前,妈祖祠后殿曾有从宋以来三百多个木制神主牌与考妣牌,纪念妈祖和上代祖先及其后裔,上面注明名字、年龄、辈分、阅历,清清楚楚。谁都可以从中对妈祖的形象获得真实的印证。天后祖祠正好证实了妈祖出生地在贤良港,然而有人提出疑问:古来妇人是不准进入族祠的,而贤良港的妈祖祖祠却将妈祖引入祖祠,并且供奉神像,这是不合礼仪的。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古来妇人虽节烈仍不入族祠,但林姓,特别是福建的晋代郡王林禄族衍的祠庙中,必定有海神神位,这是因为她拥有[天后]的最高钦定荣耀,亦是族内的荣誉,所以破格供奉。所谓的祠堂,是广大人民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是家族的象征,它透过血缘关系把本族全体成员联系起来。贤良港的天后祖祠正充分说明了妈祖出生地在贤良港。祠内尚存文物有:
  ①清代[奉旨春秋谕祭]牌;清顺治十八年,奉旨本籍宗祠令地方官春秋两祭,载入祀典。乾隆年间,莆田县尹以祖祠距城八十里,致祭不便为由,遂于城里文峰宫内三代祠致祭。祖祠林姓子孙呈控兴化知府灏善,府批将祭银付祖祠子姓领具祭。历朝春秋谕祭程式和要求都非常严格。试问,如果贤良港没有得到朝廷认可,也即贤良港是妈祖的出生地,那么朝廷就不会给贤良港发钱,而会发给湄洲岛东蔡村石厝?
  ②清代[重建天后祖祠记]碑刻:记述原天后祖祠是于清初截界后迁祠于涵江,复界后迁神像回港里。以及林姓族人修复天后祖祠的详细过程。乾隆年间,地方官改就文峰宫致祭,经林家子侄赴府呈明郡守,因之仍旧在港里致祭,只是祭银付给了子姓领办。并述及戊戌春赴港致祭族人共建亲祠,因工程浩大,才向台湾、香港和内地募捐,建立了前殿、后殿、山门、龙虎门、拜亭及围墙等,配套完整。有关天后祖祠致祭向官府交涉的呈请、发动修建天后祖祠募捐等事情,都是由林姓族人鼎力办理的。这些都说明港里是真正的妈祖的出生地,才会受到其族人如此的重视。
  ③清代[历朝褒封徽号]碑刻:上除刻宋光宗、宁宗、理宗、元世祖、文宗、明太祖、成祖、清圣祖及乾隆帝共十次的封号之外,并记载有春秋致祭、编入祀典的事。这说明了港里村天后祖祠自宋代开始即受到历朝的重视,一直到明、清。
  ④还有雍正帝御赐[神昭海表]匾、乾隆刻本《敕封天后志》及宋雕妈祖宝像一尊。
2.妈祖故居
     坐落在莆田市秀屿区山亭乡港里村境内,屋宇坐北朝南、三面环山,从东至西依次被螺山、象山、牛头山等拥抱,门对碧波沧海,山海一体,构成一大奇观。妈祖故居为莆田传统宅第院式土木结构,分为前、后两大座,地势高低错落。前三间厢加两边小厅,后五间厢加两边小厅,外有围墙及廊间团团围住。妈祖生前就与其父母、兄姐居住生活在这里。宋、元、明时,故居多次修建。清初由于[截界]之故,妈祖故居被毁坏,仅残存部分居室。[复界]后一直未重修。由于妈祖信仰在海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一些热心人士纷纷建议修复妈祖故居,得到了众多信徒的赞同。感台湾十八家宫庙捐资于二00一年农历润四月二十五日动工修复妈祖故居工程一,二00二年农历九月十五日竣工。
3.妈祖受符井
  妈祖受符井位于祖祠堂东侧数十米处,井口方形,井磐上石刻(宋)[咸淳丙寅八月庚辰石匠游进]十二个字。井帝有一块方形大石,石面向下凹陷,形似脸盆。据《敕封天后志》载:“宋开宝八年(九七五),妈祖十六岁。一日,随同众女伴窥井照妆。恍见神人捧铜符一双涌井而上,众女惊走,妈祖独受之不疑。自此符法避邪,玄乎奇验。”受符井历经一千余年,井水清甜可口、甘洌异常,永不枯竭。村人用井水煮、沏茶,别有风味,世人称为[圣水]。遂于井旁立块石碑,正面篆刻[受符井]三字。背面石刻铭文。
4.石柱
位于灵慈东宫门前,石柱一对,长短粗细相同,连础瓜楞形,为宋代制作的石柱。此柱在祖祠附近的五帝庙也有一对。该柱今保存尚好。
5.八卦井
位于灵慈东宫后面,井圈口石刻八卦,井中有少许井水,乡人称[八卦井](此井在南京市也有一口),自古都是停泊船只用的汲水井,今保存尚好。
6.三炷香
乃三块巨大礁石,位于贤良港码头东侧海滩上,涨潮时,浪涛拍打、水汽蒸腾如缕缕香烟。港人称为[三炷香]。俗传三炷香代表贤良港徐、林、黄三姓,亦传此处为妈祖乘席渡海至湄洲岛湄峰羽化升天之所。
7.古码头
位于灵慈东宫与西宫之间,码头长六百多为,多为石砌。俗传为宋舟师驻扎码头,商贾舟舶亦多泊于此码头。(此码头从宋代沿用到一九七四年,也即文甲码头建成之际才停用,而之前它一直是大陆通湄洲岛的渡口,千余年来也是一直是海上对外贸易的船舶停泊处)。
8.石塔
位于祖祠东南,福慧寺(亦称五帝庙)西南角。石塔为方形,累石垒砌,塔顶雕刻佛像,为宋古雕,像貌依稀可辨。古塔相传为古代商舟渔船进出贤良港的航标塔。今石塔尚存。
9.崖刻
崖石位于祖祠堂东南处,刻[拱极]二字,清晰可辨。另有岩刻若干小字,多风化不可识。(文革期间被毁)
10.林氏宗祠族范
林氏宗祠族范在后殿照壁上,明代太子少保刑部尚书林俊撰写。族范铭文:
“凡林子孙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正妇顺 内外有别  
尊幼有序  礼义廉耻  兼修四维  士农工商  各守一业
气必正 心必厚 事必公  用必俭  学必勤  动必端 言必谨
事君必忠吁 居官必廉慎 处乡里必和平 人非善不交 物非义不取  毋富而骄  毋贫而滥  毋信妇言伤骨肉  毋言人过长薄风
毋忌嫉贤能  伤人害物  毋出入公府  营私召怨 毋奸盗谲诈
饮博斗讼  毋满盈不戒  妙微不谨  毋坏名丧节  灾己辱先
善者嘉之  贫难、死丧、疾病周恤之  不善者劝诲之  不改
与众弃之  不许入祠  以共绵诗礼仁厚之泽  敬之戒之 毋忽!”
11.风水树
位于灵慈东宫前不远,相传该树现贤良港同龄。关于该树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此树虽然经千年风吹雨打、海浪击撃,但仍然挺拔如初,其树只有三股树杈,明时有一勘地先生路过此地,谓乡人曰:“港里现在二十姓,但将来长居此地的也只有三姓。”果自清顺治截界内迁清野后,于康熙复界时,港里真的只有三姓。此树现在生命力还很旺盛。
     一个小小乡村,竟然保存了如此多,如此完整的有关妈祖文物古迹,除了她是妈祖的出生地之外,没有别的其他解释。因此从以上这些文物古迹敢很充分地说明了贤良港就是妈祖的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