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2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至此,我们已经对贤良港有了大致的了解,贤良港保留了妈祖生前、死后的大量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妈祖文化、妈祖信仰和宋代历史史实提拱了非常宝贵的资料。然而妈祖留给贤良港的还远远不止这些,贤良港的不朽之处不仅在于它继承了妈祖的物质遗产,更在于它继承了妈祖的文化遗产,包括妈祖文化、妈祖信仰等。贤良港的妈祖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妈祖信仰也有了时代的特征。下面笔者将对贤良港的妈祖文化、妈祖信仰及贤良港本身做一个系统的分析: 1、妈祖文化 有人认为妈祖文化是海洋文化,也有人认为妈祖文化是宗教文化,然而随着妈祖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妈祖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早已突破了原有界限,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科技等诸多方面。这一点,从贤良港的浓厚文化积淀和人文景观可以略窥一、二。 从贤良港的《林氏宗祠族范》可以知道以忠孝、正直无私和乐于助人为核心的族范是林姓文化最显著的特点。而这一特点正是贤良港人们对妈祖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正如一位马来西亚的学者所言:“妈祖也是仁孝之神,她生前的所作所为,表现出孝顺和仁爱的品质,在海上救苦救难、陆上消灾解厄,对父母的孝行使她成为孝女。百善孝为先,华人家庭伦理的维系,无不建立在孝的基础上。 妈祖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敕封天后志.恳请却病》中记载: “岁疫氛盛行,莆县尹阖署病笃。吏告海滨神姑法力广大,能起死回生,救灾恤难。尹斋戒亲诣请救。后曰:“此系天数,何敢妄干?”尹哀恳:“千里官遊,全家客寓,生死悬于神姑。幸悯而救之。”后念其素称仁慈,化为忏悔。取菖蒲九节,并画符咒,令贴病者门首。煎蒲食之。病者立瘥。尹喜现生之赐,举家造门拜谢。自此神姑名彻环宇矣。” 这说明妈祖还精于医术,经常採草药为人治病,教人防疫避灾之法。在港里村和周围乡村,还流传着妈祖创制的药方。如用一撮茶叶与盐和一起,冲了滚开水,有浓浓的茶叶、也有浓浓的咸味;到了不烫口的时候,喝下去既刻止泻。又如小腿、脚板老是抽筋,连续吃十多次海生的一种无毒辣螺,既可根治。要是一个人烧心难受,立即吃几颗生花生,就再也不用拍打心窝子了。再如果拿半斤生盐炒得发烫了,用干净的旧布或旧毛巾包起来,在扭伤或发肿的部位上轻快地按摩,有令人叹服的神效。 在《敕封天后志.祷雨》中记载:“后年二十一岁时,莆大旱,山焦中川涸,农民告困,通郡父老咸曰:非神姑莫解此厄。县尹诣后求祷。后因祈焉,云壬子申刻当雨。及期,日已午,烈焰丽空,片云不翳,尹曰:姑殆不足称乎。未几隂霾四起,甘澎飘洒,平地水深三尺,西成反获有秋,众社赛日,咸欢呼顶礼,称神姑功德。 这说明了妈祖对天气非常熟悉,可以预知天气变化。当今贤良港村民还流传着妈祖顺口溜,用来预知天气。如:春雨寒,冬雨暖;三月雷震地狂哮,四月雷响赶快跑;月亮戴笠必烈日炎炎;风将起而燕子飞,雨将至而群羊叫;南海黑暗,大雨将临等等。这些顺口溜反映了贤良港人们对天气规律的掌握。 对妈祖文化的了解,贤良港村民知道的一点也不比别人少。笔者曾到贤良港去考察妈祖文化,当笔者到了贤良港,受到当地群众相当热烈的欢迎,令笔者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当村民们知道笔者是来了解妈祖文化时,他们给了笔者积极的支持,一位老者当既给笔者讲起了妈祖故事,老者上讲就是一个上午,其中一些故事连笔者也没听说过(笔者认为对妈祖故事了若指掌),极富地方特色,令笔者受益非浅。对于妈祖的故事,贤良港的所有村民都能对你娓娓道来,可谓是妇孺皆知。不仅如此,贤良港这个小乡村还专门成立一个妈祖董事会来专门研究妈祖文化、宣传妈祖文化。其中董事会里有好几个老先生都对妈祖进行了好几十年的研究,对于妈祖文化、妈祖信仰有自己独到见解。 贤良港的妈祖文化不仅有了新的内容,而且在贤良港已经得到了普及化、大众化。这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比拟的。 2、 妈祖信仰 对于妈祖信仰,世人也有不同的观点。比如有人说妈祖信仰是迷信,有人说妈祖信仰是一种艺术,也有人说妈祖信仰是民俗等。下面笔者为讲述一下贤良港的妈祖信仰。 贤良港天后祖祠虽不如湄洲岛天后宫名气之大,然而它长年以来同样受到莆田群众的重视。明清以后凡是到湄洲岛祖庙朝拜的,必先到港里祖祠,后到湄洲岛祖庙。如莆田所有的天后宫都要到贤良港请香,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仙游龙井宫。该地村民每年正月十二、十三日来港请香(都是徒步来港里的),然后到湄洲岛天后宫朝拜,当夜回到港里过夜,分住在群众家中,港里群众一户负责招待一位客人。若遇到闰年,城内文峰宫群众香客必来港里,先在天后祖祠进香,然后转到湄洲岛天后宫朝拜。因此到现在,贤良港居民每年三月廿三日都要举行一系列活动,来纪念妈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地方特色。不仅如此,自古以来。台胞、侨胞和其他外地群众也不断来贤良港寻根。如八十年代,湖南省甘棠镇林姓族人来贤良港寻根。据所持的《林氏族谱》载:其始祖名林端,世居莆田贤良港。到现在,贤良港的天后祖祠几乎每天都接待台湾人、海外华侨来寻根。同时贤良港还保留了很多有关妈祖的习俗,下面笔者略举几个: 首先是筶问卜。莆田民间迷信,常用一对木制或竹制的半月形、一面平坦、一面隆起的法器——筶,像太极阴阳、鱼形,向菩萨问卜。这种筶,相传是来自妈祖。在贤良港地鼎(祖祠前不远处,有一地名地鼎,据传古时候铸鼎之地,故名)该地铸的品质非常好,也非常出名。但有一天,调皮的林默娘(孩童时期)去看工人铸鼎,不料工人连续三次难成,后来才发现有名女孩在旁边观看,工人认为不祥,要赶她走,女孩说:“走是可以,但我要那烧红的铁砂。”工人满足了她的要求,女孩既用双手捧起烧红的铁砂回家,且安然无恙。后来妈祖就用这对冷却的铁砂——筶,与天界通话。后人仿效,遂成为民俗。 其次是悬挂菖蒲。端午节时,莆人必于大门上悬挂菖蒲,认为可以辟邪。此民俗也与妈祖有关,如前述《敕封天后志.恳请却病》所载。此后,民间认为菖蒲乃妈祖所赐,可以辟邪清灾,相继仿效悬挂,渐成当地民俗。 再次如香袋辟邪。莆田民间,父母常为儿女到宫庙索求香袋,俗称[香火]供子女佩挂,以保人身平安、不怕妖邪。这种香袋为布制,二寸方形、正面红色,中镶太极八卦、四角空隙处,绣有[天上圣母]四字,四角边缘尖端系杂色绒线;背面为草绿色,正中绣红花一朵,并在三分之一处加一块红色蓋帷,上绣[祈保平安]四字,袋内能藏符咒或香灰,于正面边缘处系一扣眼,以便穿挂。现在人们只要到贤良港天后祖祠祭拜妈祖,就可以得到该辟邪香袋。 贤良港的妈祖信仰反映的绝不是迷信,也绝不仅仅是是民俗、艺术,更是凝聚海内、外华人的精神力量,人们藉由信仰妈祖寄托了对民族的深厚感情。 贤良港的妈祖文化、妈祖信仰也充分地证明了贤良港是妈祖的出生地。 (二) 历代文献资料 接下来笔者从历代文献资料来证明贤良港的妈祖出生地的地位。 《敕封天后志.贤良港图说》记载:“《莆阳志》载:贤良港之山如象形横亘;居民数百家;俗呼黄螺港;乃天后生长之乡。”《敕封天后志》是清代乾隆年间林清标应其子林霈(任台湾府凤山县教官)的建议而编辑的。此书是根据原来已有的一部《天妃显圣录》删节增广并透过林清标本人参阅大量林氏族谱、莆阳史志和进行大量实地考察而付刊的。据林清标自叙:“因细阅从前刻本,次序错杂、间多有附事。爰仿古人左图右书之法,浮者删之,实者录之,编次绘图,以成一部信书。虽不能传采无遗,而分门别类,颇易披阅。既異日复有可传续之者,不难为力焉。”该书凭籍极其有力的证据推翻宋、元、明三代对妈祖出生地的说法,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赐封。 《林氏正宗源流族谱》记载:“二十世保吉公。圉公之子。周时去官隐于莆之贤良港。生一子孚。二十一世孚公,保吉公之子。曰惟愨公。惟愨公这第六女既天后也。” 《莆田市志.人物传》记载:林默娘,诞生于秀屿区山亭乡港里村。 《莆田县志》记载:港里天后祠位于忠门镇港里村,亦称贤良港。天后祖祠,创建于宋代,为林氏宗祠,妈祖诞生于此村,故名。 《忠门镇志》记载:林默娘,乳名默娘、默治,新安里贤良港(今忠门镇港里村人)。 《秀屿区文史资料.妈祖故居概览》记载:林默娘诞生于贤良港。 综上,笔者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对妈祖出生地进行了考证。笔者希望透过这次考证,大家能对妈祖出生地有统一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妈祖出生地正统之争,以便更好地宣传妈祖文化,建立一个健康而辉煌的妈祖文化系统,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摘编者按:“妈祖诞生地考略”源出国家出版社印行的“中国民间神祇故事系列”(一)[妈祖]小说中的“附录二”第383页~~411页。作者周濯街,湖北黄梅人。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巳在北京、长沙、台湾等地出版长篇神话小说四十六部,(其中台湾出版长篇二十余部)。 2017年6月,台湾新北市曾伟豪先生从台湾书店购得[妈祖]长篇神话小说,并特地带到贤良港天后祖祠交付于我。曾先生是位热衷于妈祖文化的研究学者,多年来非常关注妈祖文化事业的传播和发展。他对莆田目前出现不应有的“妈祖诞生地”争议持有精辟的见解。他对周濯街先生编著[妈祖]小说和对其编后附录撰写的“妈祖诞生地考略”非常赞尝。特嘱托笔者摘录并公布于众。旨在进一步弘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和谐、大爱”的伟大精神! 作者:牧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