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9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一、 妈祖的家世![]() 林禄的十世孙林茂,于隋代迁居莆田北螺村(今西天尾紫霄山一带)适至十六世孙林披,乃迁澄渚(今西天尾澄渚村)。林披于唐天宝十一年(七五二)明经擢第,累官检校太子詹事兼苏州别驾。披生九子均授州剌吏,世称[九牧林]。披之六子蕴,唐贞元四年(七八八)明经出身,辟为西州节度推官,因其忠烈,擢为邵州剌吏,卒后赐谥[忠烈]。故自唐起,有[一门忠节]之称。其居留地,即今莆田县忠门乡。宋嘉佑六年(一0 六一),仁宗帝向侍御史林悦索观[林氏族谱],并御笔书题律诗两首赐悦。其中有[长林派出下邳先,移入闽邦远更延。忠孝有声天下老,古今无数子孙贤。、、、、、、]等句。同时,仁宗御书{忠孝}二字以赐。莆田县以[忠门]名乡,当源出于此。 林蕴的后裔世居忠门,子孙派衍忠门港里古称贤良港、吉了和莆禧等地。据清乾隆时林清标所撰之《敕封天后志》和台湾的《林氏林宗谱》、《莆田林氏西山本支家谱》,及宋《莆阳比事》、明《兴化府志》等记载,妈祖林默当为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林蕴七世孙女。 林默的高祖名圉,五代时任闽。曾祖保吉,仕后周,显德元年(九五四)任统军兵马使,以天下纷乱,弃官归隐于海滨贤良港,俗呼黄螺港。祖父名孚,官福建总管。父惟愨(原名愿,因犯六世祖讳,故易名)。宋初都巡检,就是闽海系捕走私共茶盐并防止海盗骚扰的巡海官船指挥官。母王氏,生一男子(名洪毅)、六女,林默娘就是这个家庭中的最小女儿。 林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九六0),岁次庚申三月二十三日。她的诞生地,就是贤良港。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十分盼望再生一个儿子。某夜其父母梦见观世音菩萨赐一粒仙丹,服之受孕,怀胎十四月始生,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虽使父母失望,但女婴临盆之前,红光满室,瑞气飘香,父母感到灵气,也就特别疼爱。女婴从出生至弥月,都不啼哭,所以取名为默或称默娘。 林默生而灵异,幼而颖悟,长而神化。八岁入塾就读,异常聪明,过目成诵。十岁时,母亲诵读佛经,她也跟着诵读。年十二,得一过路道人玄通先生指点,获得玄微秘法。日夜潜修,领悟诸般要典,决心终身以行善济世为职责。十六岁,有一天,与女伴同游,行近一座古井,向井中探望,得到神仙给予铜符一双,用以驱邪治病,屡验不爽,民间称她为[灵女]。《天妃显圣录》记载这个《窥井得符》的神化故事。已使林默从凡人而进入神化的境界。法力更为广大。常身在室中而神游方外,谈吉凶祸福,靡不奇中。 是年秋九年,父兄渡海北上,遇暴风雨,浪涛汹涌,船只翻覆。林默正在室内织布,灵感忽动,在机上闭睫神游,手持梭,足踏机轴,若有所挾,又恐有所失,状极仓皇,其母急呼,醒而梭坠,泣日:阿父无羌,兄已殁矣。始知顷间足踏的父之舟,手持的是兄之舵;呼其醒时舵摧,所以兄未获救。此次海难,父亲虽被救回来,但其兄的尸体,尚未找到。乃于安慰父亲之后,又奋勇驾舟出海,寻找驾舟出海,寻找兄尸。终于在茫茫大海中,把其兄尸体捞回安葬。乡亲们对林默这次救父寻兄的行动,无不啧啧称赞。嗣后,在海上遇难的渔船或商船,常说她能驾云飞渡大海,还能[化草救商]、[挂席泛槎]、[铁马渡江]、[祷雨济民]、[降伏二神]、[收伏晏公]、[龙王来朝]、[灵符回生]、[伏高里鬼]、[奉旨锁龙]、以及[收伏嘉应、嘉佑]等愈说愈神奇!她生长海滨,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为“龙女”抱独生主义,念念以救人为目的,民间非常崇敬她,视如长辈,进一步,就称她为神姑。以上这些称呼,只代表世俗对她的看法。但在儒家眼中。仍然视她是一位“女巫”。 ![]()
三、湄山飞升、屡显灵圣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丁亥九月初八日,林默对家人说:“心好喜静,麈环所不乐居;明晨乃重阳日期,适有登高之愿,预告别期”。家人都以为登临远眺,不知她要成仙而去。次晨,焚香诵经之后,诸姊陪她出门,送至贤良港渡头,她对某姊说:“今日欲登山远游,以畅素怀。道门且长,诸姊不得同行,伤如之何?”诸人笑慰她说:“游则游戏耳,此何足多虑。”林默向诸姊拜别后,独自渡海去湄洲岛,径上湄峰最高处。这一天,湄洲岛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林默在湄峰上,踩著一朵彩云,冉冉升起,又恍忽听见空中有一阵悦耳的音乐,知道她已羽化成仙了。这时,林默才二十八岁。 嗣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著朱衣,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那些年轻人,为表示感恩并致以最高的敬意,就呼神女林默为妈祖。默与妈古音相近;又因为“妈祖”两字,闽语就是祖母的意思,更是对她的呢称。从此无形中“妈祖、妈祖”就成为她专有的神号了。 妈祖也常向湄洲湾一带居民示梦显圣,降福给他们。于是湄洲人相率立祠以祀,号曰“通贤灵女”,这是湄洲人为妈祖建祠之始。当时,虽仅“落落数橼”,而“祈祷报赛,殆无虚日”。妈祖升天后十二年,既宋真宗咸平二年(九九九),平海也创建一座妈祖庙,名曰《灵女庙》是为目前莆田有文化记载而出现的第一个妈祖行宫。 迨宋哲宗元佑元年(一0八六),莆海之东,有一个高墩,距湄洲岛约一百里左右,常有光气夜现。渔者疑为异宝,暗中窥伺,发现水面漂著一枝枯楂,正在发出红光。渔人就把检回,放在家里。翌晨,枯楂不见了,知己自远原处,再试亦然。当夕,神向宁海墩乡人托梦说:“我是湄洲神女,那枝枯楂,就是凭证。宜祀我,我会赐福给你们。”父老觉得很奇异,就把此事告诉李公制干。李公说:“此是神女所居之处。我闻湄洲有神姑,显迹很久。今灵光发见,必为我乡造福。叩神之庇,就在此时。”经大家商议之后,营基建庙,塑像崇祀,号曰《圣墩》,祷应如响。这是妈祖第一次分灵至《圣墩》。也是莆人为妈祖塑像崇祀之始。 又宋哲宗元符初(一0九八),莆南六十里,有个地名叫枫亭,其溪大海,系南北通津。戊寅那一日潮涨时,水上漂著一个铜炉,宝色烨然,溯潮而至。乡人观者如堵,无不啧啧称奇,众下水取而藏之。是夕,枫亭人同时得梦说:“我是湄洲女神,欲为一乡造福。”次晨相传引以为异,大家就敬备香花,奉铜炉至锦屏山下,立庙以祀。凡在庙祷祝者,无不应验。这是妈祖第二次分灵至〈枫亭港〉,也是仙游有妈祖庙之始。 ![]() 北宋时,我国对外交往,逐渐频繁,航海事业随之发达,从事海上生活的人,日益众多,于惊风骇浪备极艰险中,乃迫切希望有超自然的神力庇护,妈祖迭在海上显灵,逐受尊崇海上女神,庇护航海安全,妈祖这种种海上神话,亦因客观环境的需要而得到广泛的流传。传说有一艘满载货物的商船,准备从湄洲驶往外地,启航时,碇却起不上来。名叫三宝的船主很惊异,登岸问当地的群众有什么神灵,群众告以《通贤神女》最灵验,他就到庙里祷祀立愿,碇才得起上来。后来这位商人,果然安全返航,发了大财,诣庙谢神,看到三年前,在庙前石间立愿所插的三柱香,已化成三棵树,枝树茂盛,香气浓郁,正值三月二十三妈祖生日,商人感其灵应,捐金就地扩建庙宇廊庑,益增巍峨,到了南宋,妈祖行宫,已逐渐扩及兴化全境,刘克荘在《枫亭新建妃庙记》中云“妃庙遍于莆,凡大小墟市,小聚落皆有之”等语;并开始跨出故乡,发展到长江以南的沿海和内河城镇。其他港口如广州,早在南宋前期,就有妈祖行宫,其名称为《崇福无极夫人庙》。淳佑二年(一二四二),诗人刘克荘出任广东提举,到任时会诣庙晋谒,其所为祝文云:“某持节至广,广人事妃,无异于莆,盖妃之威灵远矣。”此外,在珠江口的东莞县,也早在宋代就创建了妈祖庙(据《东莞县志》)。余比如南宋都城杭州艮山门外的一座《济顺圣妃庙》,也是创建于绍兴年间,俗称《艮山祠》。 泉州妈祖宫建于庆元年间,紧邻市舶司,是闽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行宫,元代屡有整修扩建。绍熙二年(一一九一),宁波也有创建妈祖行宫,至于温州、上海、苏州、镇江等地的妈祖庙,都是南宋时创建的。 香港最早的妈祖庙,是宋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由林氏后裔奉祀于南北佛堂,后来渐次扩建为大庙。 元代,随著海运与贸易的发展,妈祖行宫建造范围也扩大,北抵直沽(天津),南跨琼州(海南岛),都有妈祖庙。 明代,自永乐三年(一四0 五)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以后,妈祖行宫,从中国走向世界,明代,琉球先后创建两座妈祖行宫。其中一座就在华裔聚居的久米村,称上天妃宫,很可能是明初所建的。另一座在琉球首邑那霸,名下天妃宫,是永宁二十年(一四二四)琉球国王尚巴质所建,这是有年代可考的最早的一座在外国的妈祖行宫。这座行宫建在《天使馆》(专门接待中国册封使的宾馆)旁边,既是封使舟上的妈祖登岸后的行在,又是琉球的国家档案馆。 清初,林水山把妈祖带到日本,安置于野间岳西宫,被称为[林家妈祖]外,还有北半岛的大间浦,茨城县北部的矾原等地,也信奉妈祖。 其次,是随华侨南进到东南亚各国,只是南洋的妈祖行宫,多与观音菩萨合祀。新加坡有座{天福宫},清道光二十年建成,中殿祀妈祖,后殿供观音,东西分别为关圣帝君和保生大帝。马来西亚也有祀奉妈祖的《广福宫》,泰国之曼谷,亦有妈祖庙。 ![]() 总之,世界各地,凡是航海所经之地,华侨所到之外,多有妈祖庙,早已引起了国际友人的重视。法国有座供奉妈祖的[真一堂],就是法国民族学院谢饱雨博士在巴黎所创建的。妈祖秉坤仪,司水德,辅国庇民之功,往者如斯,来者亦如是,宜其历万世不朽。
承自台湾文献资料(林秀栾将军纪念集《妈祖》)
作者:林秀栾
编者按: 莆田籍台湾国民党中将林秀栾先生(1911~1997),字大团,莆田黄石人,厦门大学毕业。先后就读于杭州空军学校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六期野炮科。1934年回国后任国民党陆军步兵连长。1937手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1939年任军令部第二厅上校科长。1943年任少将科长。1948年11月任国防部第二厅南平站少将站长。去台湾后,曾任台湾动员局中将。1970年致力于莆仙同乡联谊,台北市莆仙同乡会成立,被选任理事长。林国梁教授主编的《耕耘录,乐府传乡音》一书任监修。他的许多文章收录入《林秀栾将军纪念集》。
改革开放后,林秀栾多次回家探亲,并在湄洲岛妈祖庙右侧山上建有“思乡亭”(亦名姐妹亭),偶意闽台两岸同根同祖,情同姐妹。其爱国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1991年,林秀栾先生偕同东吴(旧称吉了寨)台胞廖瑞霖先生再次返回探亲,并拜谒了贤良港天后祖祠,对天后“祖姑"的丰功伟蹟倍加敬仰。在天后祖祠留下了许多赞颂妈祖祖姑的宝贵墨宝和诗词,并亲书并捐献《贤良港天后祖祠》的匾额悬卦于“天后祖祠“的《拜亭》之中。林秀栾先生的传世之作《妈祖~~一位广受国际崇仰的航海保护神》在台湾发表后,引起了极大的反映。今特重新刊載,敬献于读者,以表对林秀栾先生的崇敬之情。
牧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