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贤良港“妈祖回娘家”祭祀习俗项目简介

2018-03-22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湄洲湾北岸山亭镇港里村古称黄螺港,唐贞元间(公元785-805年)因一世祖林蕴应贤良方正科,村名遂改称“贤良港”。港里是莆田莆禧半岛南部的一个古港渔村,因女神妈祖诞生于此,以及“窥井得符”、“伏机救亲”等许多神话传说,使这个渔村声名远播。



  港里村现有10个自然村,10000多人口,其中林姓村民3000多人。据当地《林氏族谱》记载,港里村林姓村民系妈祖林默娘之兄林洪毅的后裔。现存的港里妈祖祖祠始建于宋代,后几经修葺,保存明代建置,前殿为天后祠,后殿为林氏宗祠。根据清代林清标《敕封天后志》载“港之祖祠,前代已有建立。明永乐十九年,上以天后屡著灵异,闻祖祠圯坏,特命内官赴港修整”。港里妈祖祖祠自古成为该社区的民俗活动之所。清康熙二十三年(1 684)随妈祖的封号晋升更名为天后祖祠。祖祠每年依例举行“妈祖回娘家”祭事民俗活动。自宋代以来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港里传统文化遗存的一种独特文化景观,也是妈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妈祖回娘家”是一种海内外各宫庙护送妈祖回到贤良港天后祖祠来谒祖、朝圣、进香、并祖祠举行盛大祭礼的一种民俗活动。旧时,每年农历正月到三月,各地妈祖庙组团护送妈祖神像到湄洲祖庙进香时,必先来贤良港天后祖祠谒祖。进香队伍先来贤良港天后祖祠进香并驻驾一夜,称为“妈祖回娘家”。第二天天亮时,从贤良港码头渡海到湄洲祖庙进香,完成了“请火”仪式后,又于当天回到贤良港祖祠再驻驾一晚,贤良港妈祖后裔和信众要准备“五味”宴桌接驾,并招待随驾人员食宿。当晚,贤良港祖祠设驻驾筵,点灯结彩,演戏庆祝,热闹非常,成为一道生动的民俗景观。这期间祖祠都依例举行盛大的祭礼。祭礼按照传统的仪式进行,隆重肃穆。其中的道坛科仪严格有序,分为进表科、建坛科、八卦科、入醮科等,显示出妈祖文化与当地三一教文化的交融。


  “妈祖回娘家”祭事习俗影响广泛,每年都有几十个分灵妈祖庙参加回娘家活动。台湾、香港、澳门的妈祖庙进香团也经常前来朝拜。据统计,近二十年来,港里祖祠已先后接待了台湾、澳门、香港和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妈祖信众达一百多万人次。


 
  “妈祖回娘家”祭事习俗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艺术学等许多内容,是我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图 / 林仙久、王雪玉
文/贤良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