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7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潘 真 进
▲《重建天后祖祠记》碑刻
原来的天后祠并祀天后祖先。迁界期间,族人把天后宝像及先代神主寄奉涵江天妃宫;复界时祠已圮。林麟焻倡捐重建两座,迎回天后宝像及先代神主祀奉。康熙五十九年(1720)皇帝命该地方官春秋二祭,编入祀典,本来年间均就贤良港祖祠致祭,却因官方为了便利在城中文峰宫致祭,港里的天后祖祠又被冷落。
碑刻记述作者赴港致祭,见祖祠已墙倾瓦漏生白蚁,与族人共商募建,从戊戌春策划、测量、备料、募资用了一年时间,“于已亥年季夏兴工至本年九月告竣”,从重建动工到竣工,若按碑记“至本年九月告竣”,即从“戊戌春”备料到“已亥年”竣工,只用了一年半时间;若按碑记落款“丙午菊月吉旦立”推算,却用了七年时间。然而,这个推算有两个疑点:一、碑记不一定是工程完工后即写,古今皆然;二、“本年”是指“已亥年”还是指“丙午”年?若是七年后“丙午”,那么作为教谕的林清标,应该写“至丙午菊月告竣”,而不是写“至本年九月告竣”。
碑文中提到参加重建的人物近二十人,如林霈、陈宗溥共拟设法分募;朝荣捐办备木料;徐宏光买地;宗敬、洽仲、祐伯创建晋接;楚武不惮跋涉;敬仲、石仲登记数目;尊侯尽心帮助;汉禹检点物料监督稽查;恭甫、大侯等抬石挑瓦……族人没有袖手旁观的。
林清标和他的长子林霈,是重建贤良港天后祖祠的倡导者和募建者,碑文体现父子两人热心倡建,海峡两岸同心协力,两处各尽心力,官长士民,乐输者众。故能建成庙貌矞皇,里居有耀。
从碑文获知,原来还有“捐资芳名”“禁约条规”二碑,今不存。碑文所记作者林清标寄字要求在台湾凤山县任教谕的长子林霈设法募捐,是现存最早记载台湾信众捐建内地妈祖庙宇的重要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