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天妃宫与贤良港天后祖祠历史渊源

2022-03-06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涵江天妃宫与港里天后宫历史渊源

 
涵江是闻名遐迩的古镇,旧称涵头,地理位置特殊,这里紧靠兴化湾,三江汇集,内河水系发达;河运、海运十分便捷,水上运输十分发达,自古即为莆田县的重要商埠港口。涵江港有港道两条:一条为海岑前港,另一条为新开河港。海岑前港又称“前港”;新开河港,又称“后港”, 地名霞徐。“后港”东起涵东街道涵中村的林墩,西至端门陡门,全长约1000米,是涵江有名的内港码头。
霞徐(后港)码头在宋代时,是涵江最繁忙的内港码头,从三江口入港的货物全都被驳运这里,然后又从这里转手运往各地,已成莆田商贾的货物进出的集散地。明末起,许多商贾在霞徐码头开设货栈。随着海运和商业的发达,霞徐码头边商号、货栈、船务行比比皆是。涵江几十家商家在码头边创立“涵江兴安会馆”,为商务活动场所。
因当时海运繁忙,航程茫茫,海路上常遇意外风险,在当时航海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那些靠海谋生的渔民和商人,面对变化无常的大海,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无不寄希望于神灵的保佑,于是救护海上遇难的海神妈祖娘娘就成为他们顶礼膜拜的神祇,为祈求航海平安,生意兴隆,航海商家、善信相继在霞徐境内兴建了一座座妈祖宫庙,供奉海上女神妈祖,香火久盛不衰。霞徐天妃宫是当时涵江最早也是最大的妈祖宫(俗称旧宫)。

霞徐天祀宫与港里天后祠历史渊源

 
霞徐天妃宫创建于宋代,明成化、清康熙年间多次重次重修,单殿面阔五开间,两侧另建钟鼓楼,殿前还建一座四角拜亭,拜亭的台阶处特设一方三龙戏珠丹墀,很具特色。亭前有一大片砖埕,砖埕的两边原来有四棵粗壮硕大的老荔树,荫翳蔽日,据说是清“道光壬午花朝海关虞朝标手植”的,“供香灯用”。整个天妃宫的四周用毛石砌围墙,围墙的南北两侧辟设两个辕门,一为“河清”,一为“海晏”,古色古香,相传为宋代转运使刘曦建。现存建筑为明建清修,2004年为莆田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朝廷下令全国沿海“截界迁居”“坚辟清野”,强令界外居民被迫悉数内迁。对界内与界外的界线,莆田民间至今有两种说法:一指“笏石”以南一带的东峤、北高、忠门、莆禧而至平海“。另一种说法是”从渠桥的壶山开始,沿着黄石的谷城山,绕经水南至宁海桥,然后回到涵江的新浦、鳌山一带,再往北至江口镇近海地区。“这后一种说法是指北起兴化湾南至湄洲湾的大片土地,都是当时界外的地界,此说法流传广些。此时,界外的贤良港的乡亲为避倭祸,将天后祖祠妈祖宝像及林氏先祖牌位寄奉霞徐天妃宫,长达二十年之久。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沿海一带复界,贤良港乡民重新修建天后祖祠,恭请妈祖宝像回贤良港。据清代邑人林清标《贤良港祖祠考》载:”至复界时,子姓到涵请回。涵之里人不肯。乃同诣神前卜筶,得九十九圣。涵江里人遂备船,用彩亭鼓吹送宝像登舟,舟甫开,雷雨骤至,而船不沾濡,既入祠,雷雨大作,水溢堂庑,乡族之人不能行礼,口祝于后,雷雨即时屏息,风扫地干,瞻拜者莫不诧异。“据传说,神像下船时风雨交加,起航时风停雨息,天气转晴,众感妈祖显灵,霞徐乡民信众纷纷跪拜,挥泪拜别,依依之情,感天动地。事后,霞徐天妃宫悬匾”灵显九圣“以作纪念。

霞徐天祀宫与港里天后祠友好往来

 
涵江霞徐天妃宫是贤良港天后祖祠妈祖的第二故乡,在莆田民间传为佳话。此后三百多年来,贤良港乡民信众和霞徐乡民信众互动往来和妈祖文化相互交流。主要表现:一是往来和交流开始的时间最早,始于清代;二是规模大,互动往来密切,共祭、互祝,一致祈求海峡两岸长久和平发展;三是民俗文化意蕴浓烈,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既有古制,又有现代气息;四是形式多种多样,如共祭、回娘家、巡游、联办学术会议等。贤良港天后祖祠和涵江天妃宫的妈祖信仰不断得到发展,两个历史悠久的妈祖宫庙也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贤良港天后祖祠、涵江霞徐天后宫在推动民间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交流方面,异军突起,做了大量的工作,贡献巨大。2018年是港里天后祖祠妈祖宝像寄奉于涵江霞徐天妃宫357年。港里天后祖祠董事会为了纪念这段不平凡的历史,特地向霞徐天妃宫馈赠”慈荫曜灵“匾额。涵江霞徐天妃宫还隆重举行贤良港天后祖祠妈祖宝像寄奉霞徐天妃宫357周年纪念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古朴隆重。
当天上午9时,涵江天妃宫组织600多人队伍在霞徐街三宫前,迎接贤良港天后祖祠赠送的”慈荫曜灵“匾额,并且在涵江街区举行盛大的踩街活动。沿途市民、信众驻足观看,所到之处,彩旗飘扬,车鼓喧天,鞭炮齐鸣,信众虔诚礼拜妈祖。几乎整个城区群众都见证了两个宫庙共同举办纪念贤良港天后祖祠妈祖宝像寄奉涵江霞徐天妃宫357周年的热烈场面。踩街后,天妃宫举行隆重的挂匾、妈祖进殿、三献礼活动。
此次活动还邀请了省、市以及台湾20多位妈祖文化研究专家学者,他们对涵江霞徐天妃宫和贤良港天后祖祠两座宫庙3个多世纪来的深厚友谊以及历史渊源进行座谈。大家赞扬了这种延续357年的契约精神,只有在妈祖大爱和两宫信众心中才能承载,这种独特的妈祖文化应进一步传承、弘扬。

贤良港天后祖祠、涵江霞徐天祀宫是莆田众多的妈祖宫庙之中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两座妈祖宫庙,历史悠久,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创造了丰富的妈祖文化,各自都保存着许多稀有而珍贵的文物。它们在妈祖信仰传播历史和妈祖文化发展史上,都曾发挥独特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贤良港唐代名为黄螺港,宋代改名贤良港,它位于少有的深水良港湄洲湾出口处,今为港里村。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起止点之一。宋代木雕妈祖像,很有神韵,是研究宋代造像艺术和木雕艺术重要的实证。清前期学者林清标著述的《敕封天后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学价值。还有宋代”受符井“及石刻、清代的《春秋谕祭牌》木牌、石碑刻、楹联、壁画等。
涵江霞徐码头是古镇水海陆交通中心之地。霞徐天妃宫位于涵江古镇霞徐码头边(今称新开河畔),是涵江最早妈祖宫建,香火鼎盛,香客云集,影响巨大。它和贤良港天后祖祠妈祖宝像联系一起,对妈祖信仰在涵江、在莆田、在海内外传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和地位,是其他妈祖宫庙所无法替代的。涵江霞徐天妃宫保存一大批文物,如明代星象图,星图上的星官,基本上仿照我国传统的以北极星为中心,以三垣、二十八宿为主体的画法,全图288个星官,约1400颗星。星图周围还彩绘代表九曜、二十八宿的神像。十分珍贵稀罕,星图绘制年代在明万历初至清康熙前,它补充了自宋至清我国古星图的某些空缺。这星图是我国中西文化科学交流的历史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又如四幅《天后圣迹图》,系明末清初画家欧侠亲笔画,图绘妈祖显圣事迹48节,是故事性强、文化意蕴浓郁的传说故事,是全国现存三套清代彩绘《天后圣迹图》之一,具有很高历史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妈祖信仰历史的重要依据。还有千年古蛤、明代石雕盘龙、清代石柱、明清石珠、楹联等。
贤良港天后祖祠、涵江霞徐天祀宫保存一大批文物,有的十分珍贵稀罕,很有象征意义。其妈祖信仰所留下的大量文化遗迹,已经高度凝聚了妈祖信仰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两个宫庙妈祖文化形成、演变、发展的历程,蕴含着极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内容重要的组成部份。也是研究千年来莆田经济、航海、艺术、民俗以及闽台关系等的宝贵资料。
妈祖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妈祖是在中国海上与世界各国和平交往的轨迹中不断发展的”精神界碑“,妈祖被拥有祭坛的那刻起,经过万千嬗变,以其闪耀着立德、行善、大爱精神,而获得了海内外亿万民众的尊崇爱戴和顶礼膜拜。
霞徐天妃宫是涵江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妈祖庙,是研究涵江妈祖文化与地方史最具代表性的妈祖庙之一。对于一个以商兴镇的海滨古镇而言,妈祖信仰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妈祖信仰促进了涵江商贸重镇的日益繁荣,千百年来,妈祖成为涵江人民生产、生活,尤其是海上活动的精神支柱,在妈祖巨大精神力量的支持和鼓舞下,涵江人民获得了信心和勇气,勇敢地从事航运和海外贸易等经济活动,推动涵江商贸的发展;另一方面,涵江商贸的持续繁荣发展也促进了妈祖信仰在该地区的广泛传播。涵江古镇开发较早,商贸经济发达,深厚的物质积累为妈祖信仰的产生和传播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得到妈祖保佑平安归航的商人们在其发家致富后,又往往捐资修建妈祖庙宇,以答谢妈祖保佑之恩,由此维系了妈祖香火的常年旺盛。
(来源:湄职院妈祖文化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