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祠共占地553.9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7.3平方米,四周筑围,门墙高9米。条石门楼。门楼有众多历史名人、神话传说、龙、凤、龟、兽、鸟、虫及"八蛮"进贡的泥塑装饰,工艺精巧。祠分前后两进,后进于"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前厅厅堂为纯木结构,硬山式屋顶,月梁规整,屋脊雕塑有双龙宝葫芦,两端塑龙头,形象逼真,活灵活现。1987年被县人民政府行文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9月被怀化市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已经申报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先祠正门前联:籍属莆田原是福建望族,祥发夏郡仍然湖南名门
林氏祖上原是福建莆田的名门望族。林家的上代祖宗兄弟九人,到靖州的这一支属于第六房。开派太公叫林端,南征时战死沙场,皇帝封他为忠义侯。太婆姓蒋,承袭夫职,留守靖州,帮助当地百姓开垦,抚养儿女成人。【林氏先祠】于明洪武年间建成。到清朝咸丰五年,林家后代把这里做祠堂,依然供太婆为祖宗。门楼上的泥塑“八蛮进贡”,讲的就是太婆的功劳。湘黔边境林家后人二十几万,都是太婆的后代。

武将林端系九牧林六房林蕴之后,属妈祖同脉宗亲。南宋时,林端自莆田贤良港应诏赴湖南怀化靖边。在一次激战中,林端战死沙场,夫人蒋氏继承丈夫遗志,率9个儿子继续奋力拼杀,最终取得胜利。之后蒋夫人命儿子护送林端灵柩回莆,水路陆路,千辛万苦,自不必说;自己率林思难、林思义继续留在湖南靖州,维护边疆安宁。一门忠烈,可歌可泣!在靖州一处山坡上,我们瞻仰了蒋夫人墓,墓碑峻刻:“敕封忠节助国夫人蒋太君之墓”。衰衰荒草之中,我们能感受到当年血溅沙场,悲壮惨烈的情景!在靖州“林氏先祠”对面不远的公路旁,我们还瞻仰了林思义墓,墓碑峻刻:“敕封千户侯林公思义之墓”。此外,我们从靖州林族家谱上获悉,林端是中国西南六省市(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四川、重庆)的林姓开族先祖,如今繁衍生息在6省市林氏宗亲有近20万之众。
林端夫妇生前十分重视子女家庭教育,教他们既学文,又练武,成为有用的人。九子长大后,有五人中举人,三人中进士:思明、思恭中武举人,思聪中进士,思温、思敬、思向中举人,思难、思义中武进士。
思难,字惩吉,生于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淳祐元年(1241)会试中武进士,因随母征南有功,敕封定南尉,因家湖南靖州。思难娶宋代名臣蔡襄的孙女为妻,生三子:进祥、进祉、光景。公卒,蔡妣因思念故里,率子回莆田生活。进祉后来由武举升四川叙州府千总。
思义,字廉吉,生于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淳四年(1244)会试中武进士,宝祐四年(1256)升任都督府宣武副使。次年,因随母征南有功,特命镇守渠南军,甚得民心。后年老辞官,遂家湖南龙宝夏郡。元世祖在位时,追念先朝有功之臣,思义被追封为征边千户侯。夫人陈氏生进祚。进祚生定辅……
明洪武五年(1372),思义的七世孙溢,随营从戎,率部克服贵州黎平府草坪、上黄、铜关等处,立下战功,被封为江阴侯,赐名荣甫,奉承郎,世袭洪州、泊里军民长官司官衔,因而就定居黎平洪州司,成为黎平洪州、泊里、锦屏、婆洞、榕江、八开、塞稿、审团等地林氏起祖。
洪武三十年(1397),林溢的曾孙宽率贵州省古州、上婆洞等十二司四十八寨侗族民众十数万起义,反抗明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暴政,攻克贵州、湖南、广东十多个县城,声势大振,后因朱祯亲率三十万京卫军镇压而失败,被诛。现政府列林宽为民族英雄领袖之一,芳名永垂不朽于贵州。

福建林氏始祖为两晋时的【晋安郡王】林禄。【十六世孙】林披迁居莆田,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中进士,官拜太子詹事。他的三个妻子共生子九个,取名为林苇、林藻、林著、林荐、林晔、林蕴、林蒙、林迈、林蔇。后来九人都考上科举,并且都做了州刺史。由于州刺史又称州牧或牧守,兄弟九人合在一起,被称为“八闽世泽,九牧家声”,极为荣耀。莆田九牧林家的后代,分衍到东南各地,并远播海外,在林氏各支中影响最为深远。而湘西这一支林家,与妈祖林默娘一样,同出自九牧六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