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我们一行慕名拜访了地处湘粤桂三省交界的“林氏先祠”。这里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边缘,雪峰山脉西南端,沅水上游之渠江流域,宋崇宁二年(1103)置靖州,历代均为州、府、路所在地,明朝时成为湘、黔、桂三省边界商业重镇。它是“中国杨梅之乡”、“茯苓之乡”。一路上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不愧是“全国绿色小康县”和“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林氏先祠”又名“忠义侯祠”,位于湖南省靖州县城32公里处的甘棠镇下圳寨姓村。进村路口,耸立着即将完工的三重牌坊,格外靓丽壮观。祠庙坐落在山间小盆地,正如《林氏通谱》所载:“祖祠居龙宝之中,喜其地势平坦,山川秀丽。前有尖峰挺秀,后有宝马呈样;左有半山耸翠,右有老寨晴岚,东有钻天化鹤,南有睡龙护身,西有洪溪夜月,北有小桥环拱。其间星罗杂处,水绕山环,有不可胜言者矣。”庙祠一共两进,占地553.9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7.3平方米。祠堂里面为木结构,前厅厅堂为纯木结构,硬山式屋顶,屋脊雕塑有双龙宝葫芦,两端塑龙头,彰显林氏特殊风采。四周筑围,门墙高9米。条石门楼。门楼有众多泥塑,装饰着龙、凤、龟、兽、鸟以及人物。其中主题“八蛮进贡”,讲的就是林端公和蒋太婆的靖边功劳。1987年,“林氏先祠”被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9月被怀化市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已经申报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祠庙的外墙上方,赫然张挂着“热烈欢迎原籍福建莆田考察团莅临指导”的大字横幅。祠庙正门的石刻楹联,虽然因年代久远,有些斑驳,但还可辨认:“籍属莆田原是福建望族,祥发夏郡仍然湖南名门。”虽然文句联律欠佳,但亲切古朴,它与欢迎横幅相映成趣,令我久久流连摩挲。拾阶进入祠庙正堂,屋檐下高高悬挂的匾额有“世代荣昌”、“富发和祥”、“林海声涛”等,琳琅满目。屋内粗大的立柱上,楹联文句有“挥师浩浩浴血讨苗乱忠烈耿耿公捐躯”、“端公太婆助国定边功不朽”等等,内容贴切感人。
据特地赶来陪同瞻仰拜谒的湖南林氏宗亲会的林先生介绍,南宋忠义侯林端乃林蕴第14代孙,现在湘黔、云南、重庆各地有其后裔后人二十余万,他们都是林端之子思难、思义的后人,他们也都尊称妈祖为“祖姑”。他还展示了随身携带的西南《林氏合族公谱总系》,谱牒载:“林端,字开远,原籍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贤良港人。公生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九月九日,于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庚辰科中武榜进士,理宗时官京湖宣抚副使,至宝祐五年(1257)三月……征讨楚粤红苗卒于王事,享年六十有二。奉旨扶榇回籍归葬城西之龙桥。”原先“祠内置有围大铜岩一个,众目共睹,前人相传,始知乃祖妣自闽中抵囊而来。其形如卵,其色晶莹,经年从未徙迁。”据载,端公八子思难之妻蔡氏,还是蔡襄之孙女。在极其讲究婚姻门当户对的宋代,蔡襄孙女该不会嫁到“海边斥卤荒地”吧?而且,蔡氏因思念故乡,后来还回乡居住。我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除了武艺,对考生相貌亦有要求,要“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南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朝廷颁布《武举绝伦并从法》,鼓励武进士从军。应该说,武进士也不是好考取的,武试最少要求骑射九矢中三,步射九矢中五;然后比力气,包括拉硬弓、舞刀、举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合格者才考笔试,要求“副之策略”,问孙吴兵法等,默写武经。林端那科武进士榜上有名者仅44名,也足以光宗耀祖的了.谱牒还刊载,林端殉国后,其妻蒋氏(祖籍迎仙桥,可能在今江口一带)袭夫职,精通武艺法术,敕封“忠节得道助国夫人”,留守靖州,助民开垦。后人慕其德,明洪武年间建成"太婆庙"以祭祀,清康熙继修之。咸丰五年(1855),林氏子孙将其改为"林氏先祠"。湘滇重庆各地的宗亲,预先得知我们造访的消息,纷纷派出代表,从各地赶来与来自祖姑妈祖故乡的客人聚会畅叙。中午,热情的主人准备了丰盛的特色饭菜,招待各地众宗亲。午餐后,我们在林氏宗亲的陪伴下,拜谒了先祠后几里、蜈蚣山上的蒋太婆之墓,以及附近的思义公之墓。
湖南怀化靖州林氏先祠前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