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妈祖故里,探寻圣源圣迹

2022-04-06   责任编辑:贤良港   我来说两句

世界上的妈祖庙千万座,但妈祖祠只有一座。10月31日,沐浴着秋日的暖阳和清爽的海风,踏着无数妈祖信众走过的足迹,跟随2020美丽中国行“妈祖圣地·美丽莆田”媒体采风团走进了妈祖的诞生地——贤良港天后祖祠,近距离感受这座古老渔村的文化魅力。

“妈祖先后36次受到了历代皇帝的褒封,千百年以来被信徒们顶礼膜拜、虔诚侍奉并亲切地称之为‘妈祖娘娘’……”从莆田市区驱车前往天后祖祠,一路上听着导游生动的介绍,内心充满了期待。

不知不觉,车子驶进了目的地,一抬头看到电子显示屏上滚动着“隆重纪念妈祖升天1033周年”几个大字。妈祖原名林默,公元960年出生,987年羽化。当时,感念于妈祖拯救海难的善行,乡里人自发驾船在海上祭祀妈祖,后来规模越来越大,并得到朝廷的“认证”,遂成为一种正式的信俗,传承至今。

贤良港天后祖祠地处湄洲湾北岸山亭镇港里村,是妈祖诞生地。港里村至今留下许多古迹,如贤良港天后祖祠、妈祖故居、古码头、三柱香、受符井、宋代航标石塔等。祖祠建于宋代,原为林氏宗祠,妈祖升天后,因祠内前殿供奉妈祖宝像,而称“天后祠”,后殿供奉圣父母及其先代牌位,而称“林氏祖祠”,故尊称为“天后祖祠”。

祖祠前殿正中央,一尊表情自然端庄的妈祖宝像,眉宇间透出灵活的气息。据了解,这是镇祠之宝,经专家考证为宋代软身木雕敕封天后宝像。祠内还保存有明清“历代褒封徽号碑刻”“重修天后祖祠记碑刻”“奉旨春秋谕祭牌”等不同时期的文物,以及香炉、龙案、起马牌、清道旗、警跸牌等妈祖祭祀信俗实物。

妈祖故居的住宅格局为院落式,分为一进(即三间厢),二进(即五间厢)、东西廊、门房、围墙等,多次修复,依然保留妈祖故居古朴风格及宋代南建特色。故居布置复原妈祖生前起居室,包括妈祖卧室,兄嫂卧房、织布机房、制药房等,成为妈祖故里港里村重要的旅游景点。

据了解,近年来,贤良港天后祖祠相继被列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八闽名祠、福建省对外交流重点保护单位,港里村被省政府列为“ 历史文化名村”“海祭妈祖”等民俗活动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妈祖阁位于湄洲湾北岸山亭镇山柄村麒山之巅,从天后祖祠出发5分钟左右的车程。

妈祖阁,阁高五层,总高32.3米,取妈祖农历三月二十三诞辰之意,以现代科技传承古典建筑特点而建造,总体造型端庄古朴,阁平面为方形,四角减缺,成海棠状。阁内供奉妈祖神像,设大厅、陈列室、展览馆等,作为焚香朝拜、观光游览、接待休憩、五色土展示及妈祖文化精品展览之用。

沿青石台阶拾级而上,两侧28根石柱整齐排列着,像威武的侍卫守护着妈祖阁。石柱上刻着妈祖出海救人、熬药治病人等妈祖平生诸多事迹中的28个故事,还寓意妈祖升天时年仅28岁。

妈祖阁主朝向对着隔海相望的妈祖祖庙,与湄洲岛上的妈祖石雕像遥相呼应。妈祖阁的每一层四周栏杆都矗立着数十只狮子,向外眺望,显得庄严肃目。

 阁楼底层正大门对联:“凤阁快登临揽秀木环城长堤抱海,麒山堪啸咏仰丰仪在水圣德齐天。”大厅对联:“凤阁凌霄长堤舒两翼,麒山著迹四海利千秋。”“妈祖人文襄四海,中华祭典列三贤。”“皓月同圆明两岸,早潮初涨逐千舟。”是海内外名家为妈祖阁题词赠联,融入丰厚的妈祖文化底蕴。

 攀登约166级台阶,登上妈祖阁,顿觉天高眼阔,吹着海风,呼吸着格外清新的空气,眺望远方,海天一色,亭亭玉立的平安塔,造型独特的湄洲岛码头建筑物,对岸的湄洲岛旖旎风光若隐若现。

如今,妈祖阁已成为妈祖故乡的传世景观之一,成为展示莆田港口城市新形象的一大重要标志,妈祖阁与湄洲妈祖祖庙、贤良港天后祖祠、妈祖城连成一体,成为妈祖故里的新景观,弘扬妈祖文化的新载体。

来源:改革网 武艳杰